年龄:36 职业:管理咨询公司创业合伙人
坐标:杭州 收入:月入3万+
我西装革履、拿着公文包正在一座CBD等电梯。在这间商务大厦的26层,是我今天要拜访的客户,一家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保险公司。
我要说服他们的领导,让我承接他们的企业培训业务。
显然,结果并不如意,他们没有理由把企业、员工培训交给一家刚成立的公司,这是人之常情。
我想,我要尝试另一种方法了,先免费给领导做个人咨询,再慢慢切入到整个公司的培训业务了,这或许是一种机会。
从大厦走来,秋日的阳光正打在我的脸上,有些温暖。
我抬起头,想起一年前,我还坐在一家大型国企核心子公司的人事经理的位置上,企业有2万多人,下面有不少的上市公司,过着稳定、高收入、人人羡慕的生活,谁也没想到,在35岁那年,我决定放弃高管的位置,辞职创业,也没想到刚创业就遇到了疫情,曾一度举步维艰。
985毕业,从小职工到国企高管,我用了12年
先讲讲我的学历背景,和创业前的工作经历吧。
我毕业于浙大,一所很有名的985高校。
我记得高考那年是2003年,题目特别难,考完最后一场出来的时候,心里直犯嘀咕。
还好,分数出来后考得还不错,报了浙大的化学工程专业。
但是那一年夏天的忐忑和等待成绩的焦虑,仍然记忆犹新。
进入浙大后,身边的人都很优秀,全是各个省市的尖子生,在那种环境下心里的落差很大。
但好在我是那种越是感觉有压力,越是拼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
大学四年,我学习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金融、心理、管理;
也做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学校社团,做兼职,为活动拉赞助。
也就是在做这些的过程中,差不多是大三的时候吧,我渐渐意识到我未来的职业应该是和人有关的,而不是和技术有关,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就更倾向于做和人打交道有关的事了。
找工作的时候目标也更明确了。
校招时,投的也是人事这方面的简历,那会有一个外企来招人事,创始人也来到了现场。他是一个美籍华人,也是大唐电信创始人,看了我的简历,和我沟通过后就直接让我去公司做人事负责人了。
而我去外企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我的母校浙大主持宣讲会。
说实话,我还是很紧张的。
私下准备演讲稿,花很长时间打磨了很多遍,演练很久,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最终效果也还不错,领导也很满意。
就这样我在外企做人事负责人一干就是三年,积累了第一次做人事的经验,也解决了生存的问题。
但外企相对来说规模还是小,当时不到200人,人事的工作也比较简单、单一,如果我想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走得更远,我需要专业的提升和磨练。
于是,为了更好提升我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度,我降薪降职跳槽到一家上市民企,从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做起。
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个做法,认为我是走下坡路,也有人认为我瞎折腾,放着好好的外企人事负责人不做,偏去做最底层的员工。
但我知道,这一阶段的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家5000人的民营企业里,我用6年的时间从人事专员做到主管,再到高级主管再到集团总部的副经理,带了很多项目,带的下属后来也在带项目,这期间我经受住了很多考验和磨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不断在提高。
同时,我也积极考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格证书,比如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在上相关的培训课时,我认识了一个老师,他本身也是做人力资源的,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咨询师、培训师。
也是从这位老师身上,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打破专业、职业的边界,拓宽我的职业渠道,于是我也开始积极做各种准备,考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等等,所有和人力、心理相关的资格证书我都考了,而且拿到的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资格。
这个时候的我也在积极开展自己的副业,学习演讲、表达、给企业、个人做职业咨询、培训,学习。
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很清楚的感受到,我应该去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接受更高的挑战。
于是,我又从民营跳槽,来到一个2万多人的国企。
这家国企很大,下面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刚开始我是在核心子公司做人事经理,后来又身兼数职,人力部长、董事会秘书等等,做人事负责、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等,对我来说挑战很大,但是也培养了我做事的宏观决策能力、判断力、分析沟通能力,培养了我的大局观。
回想我从浙大毕业后的职业生涯:
进入外企做人事负责人,其实是为了积累社会职业经验,解决生存问题;
进入民营企业做人事相关工作,是为了扎实人事专业水平,提高职业素养;
进入国企进入管理层、做决策,是为了提高我的领导力和决策水平;
不能说我的职业规划是完美的,但是每一步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没有盲目、走一步算一步,我觉得这样才是为自己负责,这也是作为一个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我想给那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分享一些感悟,那就是: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实现过程中有什么优劣势,想办法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这一点你越早想清楚对你越好。
35岁这一年,辞掉国企职位准备创业,没成想就遇上了疫情
在2017年参加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姓余。他是我们培训的老师,同时自己也做自媒体,当时和他聊天,我就问过他一个问题:"老师,你既有自己的主业,又有这么多副业,搞培训、做自媒体,你怎么能忙得过来呢?"
这个老师的回答让我受益终身。
他说这只是一个职业方向下的不同产品而已,你要在同一个主干下尝试不同的事情。
就是这一句话让我也开始以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身份从事自媒体,开始写相关内容的文章,发到各大平台上,也逐步积累了数十万的粉丝,在此基础上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1+3职业生涯模型,1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业,3就是培训师、咨询师、做自媒体。
这一路走来,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为我指明了很多的方向。
所以我是鼓励朋友们去参加培训、积极考证的,倒不是说这个资格证书本身会给你带来多少现实收益的增长,其实更多的是随着知识的拓宽,你用知识结合实践,会让你的业务能力提高,更重要的是你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这些朋友会给你带来思维的改变和升级,总之一定想方设法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情的方法,你会受益良多。
在国企做了3年多,感觉自身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随着我给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做咨询培训,让我内心感觉到咨询和培训的重要性,我想要影响更多的人,做更有意义的工作,这个内驱力影响着我,让我决定辞职创业。
做这个决定还是很难的。
我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在辞职前我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包括和家人沟通,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包括自己副业的开展,进行各种尝试;
找合伙人,与合伙人进行大量的沟通、协商,统一方向和模式;
梳理关于咨询、培训相关的资源和内容,还包括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果前3个月没有收入怎么办?要准备多少钱等等,待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后,才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辞职。
但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疫情。
线下业务一度很难开展,一两个月的时间真的就没有任何收入。于是就想办法调整业务模式,从线下调整到了线上,在线做起业务,才平稳度过那一艰难时期。
创业最主要的改变就是位置和心态的改变吧,以前做甲方习惯了,现在从甲方换到乙方,做咨询的时候也害怕,也忐忑,也一度有心理障碍。
但好在,我学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我及时调整了过来,在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害怕和不自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知识和方法调整自己,顺利度过,等做的次数多了,这种心理障碍就不会再困扰你了。
再接着我就是以业务为导向,跑了很多客户单位做大量的调研,自己去找资源,谈业务,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业务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的收入也逐步稳定提高,每月我个人的收入都在3万+以上,这对于一个刚创业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也相信会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