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田园诗,相信很多读者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毕竟不管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典故,还是从课本中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都让人印象深刻。
陶渊明可以算得上是对于后世文坛影响最大的田园诗人,后世很多文人都曾在诗文中表达出对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生活的向往。不过作为读书人,基本都曾有过功名济世之心,陶渊明也不例外,早年也曾出仕,只是看透现实无力改变之后才选择归隐。所以,真的完全没有功名济世之心,没有仕途野望,心里只想着归隐的读书人,在古代真的是凤毛麟角。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位诗人林逋,便是这样一位怪才。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靖节先生,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小的时候读书很认真,通晓经史百家。不过他的性格却很是孤傲,喜欢恬淡自然的生活,对于名利没什么追求,哪怕过得穷困潦倒也是毫不在意。到了40多岁时,他直接隐居杭州西湖,彻底过上了归隐的生活。因为他的才学,有很多人都劝他入仕,但都被他婉言谢绝,称自己志不在功名富贵,只觉得青山绿水才与自己相宜,可谓是散淡至极。
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名利之心的人,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因为一首诗誉满千年,至今仍为人称道。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一首咏梅诗。首两句便写出了梅花的不流于俗,在百花凋零的寒冬时节,只有梅花独自绽放,可谓是将小园中的风情都占尽。“独”字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独特生长环境,“尽”字则写出了梅花的别样的风韵。看似是在写梅花,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写诗人自己,别人都是追名逐利,只有诗人始终高洁出尘。
次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写梅名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黄昏时候,梅枝在清浅的水面投射下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疏影”写出了梅花和别的花的不同之处,其他的花恨不得花团锦簇,但是梅花却是淡而稀疏,别有韵味。“暗香”则描绘出梅花独特的芬芳,不像其他花香那般浓烈,只是淡淡幽香。同时在“月黄昏”的背景加持下,这稀疏的梅影,缕缕的清香,让人不由沉醉。
这首诗前四句是通过实写来描绘梅花的与众不同,后四句则是通过虚写来衬托。空中翱翔的白鹤看到梅花也不由想要落在其上好好欣赏,还未飞下来就忍不住先偷看起来,夏天的粉蝶倘若知道冬日的梅花这般动人,想来也会喜欢到销魂。这两句通过拟人手法,描写出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深,同时也侧面烘托出诗人的高远志趣。
最后两句诗人则是直抒胸臆,通过描写对于梅花的喜爱来烘托自己的幽居之乐。虽然是幽居,但好在有梅花做伴,自己可以在梅花重重中吟诗自得其乐,不需要音乐和饮酒这样的俗情。这两句可谓是将诗人的情操和雅趣无限拔高,使得咏物和抒情在这里达成了高度统一。
这首咏梅诗,全诗虽无一梅字却句句写梅,将梅的高洁和与众不同写得淋漓尽致,被誉“千古咏梅绝唱”,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咏梅经典名篇。那为什么林逋能够写出那么多名家都超越不了的咏梅诗呢?其实看看他的生活就懂了。
林逋一生远离功名,终身不仕不娶,就只喜欢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在他的生活中,陪伴他的始终只有梅花和白鹤,对于他来说,这两者其实都已然不是简单的物,而是被注入了灵魂,所以他才能对于梅花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才能写出这般不流于俗的梅之骨梅之韵,让后世之人难以超越。
对于林逋和他的这首咏梅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