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在外的云南人,可以一年不吃米线,但不可以一年吃不到鸡枞!即使吃不到新鲜的鸡枞菌,他的冰箱里一定放着一瓶爸妈辛苦做好的油鸡枞。
每年端午节前后,每下一场雨,云南人吃到鸡枞的几率就大一些。鸡枞一般生长在白蚁窝附近松软的红土里,同一个白蚁窝一年只会出一次鸡枞,但只要不破坏蚁窝,鸡枞的菌丝就会一直存活,来年还能再长出来新的鸡枞。
鸡枞非常娇嫩,需要小心翼翼地把泥土拨开,慢慢地从土里连根采出来,稍微一用力,就有可能断在土里。鸡枞从泥里冒出到完全张开成伞状,最短只用一天,还未开伞的鸡枞骨朵,难得却最好吃。
吃鸡枞的时候,可能会全家总动员,拿着小牙刷,在水边把鸡枞上的泥沙小心翼翼地刷干净,直接和青椒炒,或者再加入猪里脊肉一块炒,不放调料味道也鲜得好像放了很多味精!
到了鸡枞盛产、价格下来的时候,云南人会多买上一些鸡枞,一点点撕碎,用本地的菜花油同大蒜、干辣椒炸成油鸡枞,放在玻璃瓶里,能解一年的馋。吃米线时夹一筷子当做浇头,看似平淡无味的主食,瞬间五味俱全。
而新鲜的鸡枞,同样无需多余的点缀,辣椒用油炒了也无比鲜美!
为什么老天会把鸡枞这么神奇的食物送给云南人?
据说第一棵鸡枞被挖出来的时候,连神灵都在颤抖,这货,就是成仙的第一步吧!!!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中国有哪些顶级食材?”
谁能料到!能跟河豚,雪蛤并列的竟然是一种菌子——「鸡枞」!
两亿五千万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一种小生命,朽木之下,隐藏着一个史前世界,这是大白蚁亚科的一个分支。白蚁并不知道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培植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美食,工蚁吞下树叶和杂草,排出体外,形成半消化的草料,它们在草料中植入一种真菌袍子,使草料发酵,变得酥香可口,白蚁对食物发酵技术的掌握,比人类掌握发酵技术早了3200万年。袍子逐渐的形成,直径只有几微米的菌丝,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让它生长出粗壮的子实体。
如果说有什么天然食物能比味精更鲜,比鸡汤还有营养,朋友们,那就是鸡枞!
鸡枞是白蚁培植的极品美味,有美食家认为,鸡枞之所以能在食用菌里别具一格,是因为它的鲜香甘甜,柔润爽滑这些共性之外,别有一种动物性的肥美。鸡枞含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加盐烹炒能形成最天然的味素,这是鸡枞鲜味的由来。
每一个云南人都不能忘怀的味道,不是初恋,是「油浸鸡枞」!!!
每个云南人都是吃菌子长大的。
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乡的鸡枞菌,讲起那魂牵梦绕的美味。
据统计,在云南,可食用的菌子就有250多种。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云南人到底有多爱野生菌。
我就这么说吧,如果你把野生菌说成“蘑菇”
云南人指定是翻个白眼,回上一句:
是菌儿!!!是野生菌儿!!!(昆明话读音近似 jue 三声)
云南人有多爱吃菌子?每年七八月拣菌子、吃菌子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年夏天吃冰淇淋一样平常。
据说每个云南人都有一个吃菌子中过毒的朋友。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吃菌子中毒,少的一次,多的好几次。云南人骂人是疯子会说“你咯是着菌闹着啦”! 可见为了吃个美味中个毒还叫个事嘛。十分普遍!就连容易中毒的各种菌子云南人都吃的前赴后继,更别提完全无毒更加十分鲜美的鸡枞啦!
在云南菌类鄙视链上,鸡枞一定是高高在上的看着其他的菌类,一脸不屑的扎逼施!(云南话,张扬的意思)
鸡枞,跟我念:ji(一声)zong(一声)。
它是个啥呢?通俗来讲,是一种菌类。复杂来讲,是一种特别好吃的菌类。
在我国一般只有云南、广西和台湾部分地区有,主产地是云南。
《滇南杂志》上记载:“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
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肯认真寻找,都可以品尝到这种神品。而这,也是鸡枞的魅力之所在。
过去在云南物质贫乏,人们平时很难有改善生活的机会。在雨季到来之际,能吃上鲜美的鸡枞菌,就是生活中难以想象的幸福了。
有了油鸡枞,可以食无肉。
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战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来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众多中国顶尖文人聚集昆明,于是留下来许多赞美菌子的文章,其中赞誉最多的就是鸡枞。而把鸡枞赞美上天的那个人,则是阿城,他说“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枞菌。用这种菌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
因为鸡枞是云南人的神品,吃鸡枞会让人上瘾。要是在这个雨季没吃上几次鸡枞,那种遗憾与失落恐怕不是外地人所能理解的。
鸡枞是没有种子的,采摘过后只要保存蚁窝完好,明年还可以重新生长。所以机智的云南人从不会满山跑,只要记熟了鸡枞窝,第二年直接去采即可。
它生在云南大山的森林里,全部都是野生,伴随着白蚁窝生长,全凭白蚁巢穴传菌、供养。同一个蚁窝,每年只出一次菌子,只有蚁窝完好无损,鸡枞菌才能雨后初生。
鸡枞的傲娇之处还在于,采鸡枞菌不能用铁器,随手在附近找根树枝小心地撬松泥土,再小心地拔出肥嫩的鸡枞,这样才能得到品相最好的鸡枞。
单单这样就算傲娇的话未免有点扯犊子了,鸡枞一年只有三个月采摘期,可遇不可求。
什么叫娇贵???出土不过12小时就变质,过夜就香味大减!
在明朝,就算是皇帝想吃鲜鸡枞,那也是要靠运气的事呢!
明朝有位不爱江山爱木工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出了名地爱吃鸡枞。就为了保证新鲜,下令沿途驿站快马加鞭、昼夜急送鸡枞进北京。
黑帽鸡枞最为鲜美,其次便是白鸡枞,炖汤香气浓郁,十分诱人,最后便是黄鸡枞,由于菌体较厚,适宜炒菜。
如果鸡枞会说话,一定会质问云南人:你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吃我吗?折腾个什么劲啊!!
在云南,鸡枞的做法实在太多了。
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所以汪曾祺先生也曾不吝赞美地称它为「菌中之王」。Q
鸡枞的吃法,通常是煮汤。云南人口味都较重,但在对待鸡枞上,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鲜味。
煮汤能将鲜味原本地激发出来,轻轻一口,口中的鲜味隐约而来,几秒钟之后,这种鲜味淹没味蕾,使人似乎要飘起来,但却又扎扎实实地游走在身体里,好吃的要上天噻!
另外,鸡枞还可以腌制。《齐民要术》记录「木耳沮」,清代朱彝尊《食宪鸿秘》有「醉香蕈」。腌制的鸡枞更加咸鲜,下起饭来,无敌了!
新鲜鸡枞老化时间特别短,基本2天左右就老化,保存条件苛刻,冰冻又会影响味道。
为了便于保存,机智的云南人想出了“油浸鸡枞”的办法——将新鲜的鸡枞撕丝,然后在油锅中加盐炒制,逼出香气,再用油封口。
云南人怎么说来着,家里有一罐鸡枞油,一年都有盼头。
喝粥,丢一点;吃米线,丢一点;或者用那个油来炒菜,香到飞眉毛。
只要加上它,所有东西都像被施了魔法。论炒、腌、拌、烤,蒸或者做汤,都会增添独特的鲜美奇香。
褐红油亮的油鸡枞,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立马夹起一筷子鸡枞丝,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刚入口时觉得味道有些寡淡,但是,当你吃到第三口,你就欲罢不能。
妈耶,我的嘴怎么了!不听使唤咯!!!
吃光了油浸鸡枞里面的鸡枞,你以为这就完了???No!No!No!
金黄色的菜籽油可以用来炒饭,拌面,炖汤,仅仅是一点点鸡枞油,就能慰藉云南人寡淡的胃口,和思念家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