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文章合您口味,那您随手的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本文展示的仅为个人观点,如果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减肥好帮手—秤
大家是不是经常会喊出我要减肥的口号?然而过了一阵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却始终没有坚持下去。
在减肥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观察体重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个别另类玩家是靠看外表变化来减肥的,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会用体重秤来观察体重的变化。
关于体重秤,自从小米大举宣传体脂秤概念后,如今大部分体重秤都已经进化到体脂秤这步了,而更进一步的品牌,则会加上智能概念或者干脆让体脂秤测的数据更多更精准。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体脂秤的选择,每个品牌的价格和特色不一,大家看完全文后各取所需就行。
今天横评的5款体脂秤分别是:云康宝八电极智能体脂秤,InBody便携式体脂仪H20N、小米体脂秤1代、小米体脂秤2代、沃莱 i90。
产品列表
云康宝 CS10A 八电极智能体脂秤
InBody H20N八电极智能体脂秤
小米体脂秤1 :过气产品。
小米体脂秤2:小米亲儿子产品。
沃莱 i90:过气产品。
注:由于部分产品已经下市,且价格不一。本文仅是拿身边的体脂秤作为横评,而非同等级别产品的横评,所有意见仅供参考。
另外,只有云康宝的CS10A和InBody H20N是八电极体脂秤,其他3款为普通体脂秤。
外观
云康宝 CS10A
▲除了InBody体脂秤均是白色外观。云康宝体脂秤采用的是玻璃材质,正面有圆形的产品LOGO。官方给的尺寸为320*300*21mm。
▲上图中,第一个箭头处为体脂秤的C口充电端,第二个箭头为机器复位孔。
▲底部可以看到矮脚设计的撑脚,可活动的360°度设计让使用者称重的时候更平稳。
▲根据官方介绍,凭借C口的应用,体脂秤支持超高速度传输。
▲手柄有云康博LOGO的一侧为外侧,有两块金属区域,其为四指电极。
▲无LOGO的内侧有两个靠得较为近的金属区域,其为拇指电极。
InBody H20N
▲InBody H20N的样子比较呆萌,为什么呢?
▲拿它和云康博对比下厚度,感觉是不是厚了3倍左右?H20N的尺寸是310*356*58mm,体积是左右体脂秤里最大的。另外在体脂秤上还多了显示屏和实体旋钮。
▲底部可见四个防滑垫,在中心还有电池仓!
这也是唯一一款用蓄电池的体脂秤,甚至在市面上都很少见这种方式了。
▲我还注意到,在防滑垫旁居然有扬声器!这款机器居然能出生!
▲机器用的是4节7号电池,优点也许就是当机器没电时,电池随换随用了吧~
▲让我很迷惑的一件事是,为什么输入身高是需要这么大一个旋钮?
总的来说,H20N的外观是相对别致的。
小米体脂秤1
▲小米体脂秤1代(以下可能简称为小米1代,同理2代则是小米2代)2代官方给的尺寸为300*300*20mm,重量为1.6kg。采用的是ABS材质面板,这种材质更耐用,但是美观程度上稍逊一筹,1代也是四款产品里唯一使用ABS材质面板的。
▲底部撑脚为固定式的防滑硅胶撑脚,中规中矩。续航方面使用的也是4节7号电池。
小米体脂秤2
▲2代官方给的尺寸为300*300*25mm,重量为1.7kg。面板升级为玻璃材质,而电极片却使用了不锈钢材质的。
▲底部撑脚为也为可调整的防滑撑脚。续航方面使用的依旧是4节7号电池。
沃莱 i90
▲沃莱i90官方给尺寸为260*260*20mm,1.3kg。面板为玻璃材质,秤中央为产品LOGO金属点。
▲底部撑脚为普通的防滑撑脚。续航方面使用的是3节7号电池。
外观上:云康宝和InBody由于采用了八电极方式,因此多了手柄,但是InBody的外观又是最笨重的,其他四款比较接近。。
续航上:只有云康宝采用了充电式设计。
使用
▲我的脚是44码,踩在沃莱的体脂秤时脚后跟有点出边缘,而其他4款体脂秤上则没这个问题。
另外,我个人不得不吐槽小米1代的设计缺陷,如果不低头细看都不知道显示屏方向。
▲只能说难以置信吧。
在使用上云康宝和InBody由于采用的是八电极,因此测量方式与其他三款有些区别(需要手柄配合),所以会多说一点内容。
云康宝 CS10A
▲首先要注意的是,拇指接触内侧的椭圆电极片,双手不能握拳,手柄连接线不能朝上。我的图是对的。
▲其次,双脚后跟及大腿内侧不能互相接触,双脚也不能并立接触。我的图是对的。
▲充电时,体脂秤上会有红色充电标识出现,电池容量为400毫安。
▲我拿体脂秤测了下达尔优的蓝牙键盘,型号是LK300,官方标重为618g,云康宝给吃的是600g。
▲换小米体脂秤,测不出数据。
可见,云康宝对于微量数据的测量更为精准和敏感。
▲除了直接用体脂秤称重,我们也可以通过APP(轻牛健康)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之前在文章里有介绍过这款APP,它不仅可以看最近体重参数的变化,也可以看其中单项数据的参考信息。
▲添加设备十分方便,但是注意,如果要实现所有功能,一定要蓝牙和WIFI都连接上。
▲自己迫不及待地就测全身的数据。
▲其中可以看到身体数据中下肢和肌肉是发达的,虽然自己退役很久,锻炼也只是每周一点点,看上去完全是中年大叔,但是下肢的肌肉的确没有完全退化。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自己的锻炼还是有效果的,接下来我会挑战训练周更分享计划,希望在熟悉我的朋友们的监督下,让身材恢复到运动员时期的8成。
▲通过数据对比,还可以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十分直观,也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我还做了个小测试,将我的身高输入减少10,对比了190和180的“我”数值是否不同。
可以看到数据是有变化的,但是大致比较接近。
InBody H20N
▲和云康宝类似,手柄的握法是需要注意的。拇指接触内侧的椭圆电极片,双手不能握拳,手柄连接线不能朝上,否则会造成测量错误。
▲在不连接手机的情况下,InBody也是可以直接显示多种数据的。
▲连接相对简单,只是APP没有提示你手机蓝牙需要再点击连接体脂秤一下。
▲而测试时手机连接是需要点击APP中的InBodyDial的,否则无法同步,这点说明书和APP上也没有介绍到,需要自己摸索。
▲如果你要测量其他用户的数据,InBody也无法智能识别出来,需要手动切换。
▲如果只是帐号不同,我自己再输入不同的身高(本人189,测试二号故意用了1米7),测试的结果是受影响的。
小米的2款
▲云康宝我用的是轻牛健康APP,当然也可以用华为健康,小米则是小米运动。
小米2代除了常规称重,还标榜了可以评估单脚站(当然咯其他体脂秤也可以做到)和小物件称重,这点小米2代最低可以称重100g而云康宝是200g,其他两款则不支持小物体称重。
▲功能上小米2代比1代要多一些,但一些基础功能还是通用的。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小米2代测得肌肉、蛋白质、骨量等数据,水分这一块我始终觉得不是太准。
沃莱
▲沃莱则需要只能额外下载它自有的APP。
▲数据相对多样化,而且每项数据点进去之后还会有详细介绍,告诉你该项数据的意义、标准及如何改变。在APP里还有自己的社交社区,然而没有背靠腾讯系、小米系和华为系,想做自己的社交群体还是挺难的,交流不太方便。
总结
通过现代科技和算法的结合,体脂秤并非只是一个噱头,对部分消费群体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沃莱:
产品线其实很丰富,但是它既不属于小米系也不属于华为系,要使用它们家产品则必须要额外下一个APP,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如果一款产品在功能和价位上相近,小米用户希望一个米家或者最多一个小米运动就能搞定、华为用户则希望华为健康或者其他华为APP就能搞定,多下一个APP就意味着多占一点内存、多占一块显示的位置、多一次升级提示。由于称重类产品线丰富,适合喜欢体验新奇事物的群体。i90虽然是老型号,但是官方上并没有看到沃莱对自主算法的提及,因此算法模型应该也是通用的。
小米:
产品自带铁粉,但是体脂秤并不是小米的拳头产品,而小米体脂秤2也上市挺久了,因此在功能上并没有云康宝这么能打,适合对功能需求一般,甚至只是想体验体脂秤基础功能、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然后对比1代和2代来看,1代采用的是ABS塑料面板而2代采用的是玻璃面板,ABS面板更轻薄而玻璃面板更美观显高级;测量方面,1代反而采用了比较好的不锈钢电极片, 更耐久。2代采用的电极片是成本更低的铝合金电极片;1代用的芯片是早几代算法陈旧的通用BIA芯片,2代采用的较新的BIA芯片,但也是市场上通用芯片,算法模型比较简单。
云康宝:
支持的APP大部分比较主流甚至大牌。
除此之外也是唯一和医院及国家科研机构有合作的品牌,算法上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功能上也展现更多数据并能智能的推荐后续健康意见。对于华为粉丝来说绝对是好事,当然我作为偏小米的粉丝当然也希望它可以跨界做一点小米系的产品。
Inbody自带进口品牌光环,很多健身房也用它们家的产品。
但是价格上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大部分健身房还假模假样地将它锁起来,只给会员使用。
而今天分享的Inbody售价也是最贵的,达到了两千多的价位。
当然咯,云康宝应该和Inbody对比,毕竟都是八电极智能体脂秤。
从售价来说,云康宝售价几乎只有它的八分之一,性价比优势无可比拟。
从功能上来说,云康宝还提供了远程打印功能,这个功能在两千多价位的Inbody上是没有的。
而在测试数据上,云康宝的数据也远远多于Inbody。另外,云康宝在测试数据时,并不参考性别年龄,就算用户改变性别和年龄这两个信息,后面测量的结果也不会改变,这和其独家算法是密不可分的。
那Inbody贵的就没道理吗?有也是有的,在不连接手机的前提下,你就可以看到三项体脂数据,然而为了这份便捷,你愿意多支付8倍的价格吗?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和我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