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香港人把一碗米线嗦上市了 。
9月13日,谭仔国际有限公司(下称“谭仔国际”)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将于港交所上市。此次IPO募资规模约1亿美元,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谭仔国际成立于2015年,是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的母公司。
谭仔系列米线在香港颇受欢迎。招股书显示,目前谭仔国际共运营餐厅156家,其中香港地区150家,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各3家。根据2020年餐厅数目计,谭仔国际位居香港亚洲粉面专门店榜首,占市场份额的六成。
过去一年,谭仔国际共卖出3073万碗云南米线,平均每间门店每天卖出640碗。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财年,谭仔国际营收分别为15.56亿港元、16.91亿港元、17.95亿港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港元、1.91亿港元、2.88亿港元。
兄弟反目,渔翁得利
兴起于香港的谭仔国际,其创始人谭氏家族祖籍湖南。
上世纪60年代,谭父谭母带着二哥、三哥两兄弟偷渡至香港,在当地做起了五金生意。之后,谭家四姐艳萍、五哥泽均、六哥泽强陆续在香港出生。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当地只有一两家米线店,谭六哥坚信米线会成为香港粉面的主流,于是在1996年,携手三哥、四姐夫和后入股的五哥,在香港长沙湾永隆街创办了第一家谭仔云南米线店。
2003年,已经小有名气的谭仔云南米线开起分店,并注册了一家名为“同心饮食有限公司”的公司,寓意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但2008年,因经营理念分歧,四兄弟散伙,平分了当时的12家门店,四姐夫妇、五哥继承原品牌“谭仔云南米线”,三哥、六哥另创品牌“谭仔三哥米线”。
分家后,从事一样的生意,免不了明争暗斗,也就有了“谭仔商标事件”。
据悉,谭仔分家时双方签协议共同拥有商标,但三哥、六弟偷偷到中国内地注册了“谭仔云南米线”商标。四姐、五哥想去内地发展分店时,就因无法注册商标受阻。
兄弟分家的闹剧结束于2017年。
当年5月,日本丸龟制面母公司、餐饮巨头东利多(Toridoll)东利多控股以10亿港元的对价,向四姐夫妇及五哥收购“谭仔云南米线”母公司“同心饮食有限公司”100%股权;同年12月,东利多再次宣布以11.1亿港元收购谭仔三哥米线母公司“谭仔饮食发展有限公司”。
至此,东利多将两家谭仔云南米线收入囊中,结束了长达十年、家族间的“相爱相杀”。招股书显示,上市前日本东利多的全资子公司东利多香港持有谭仔国际99.5%股权,高级管理层和股东中早已没了谭家人的身影。
进军内地难度大
重新整合后的谭仔国际,进军内地市场的决心不言自明。
根据招股书,谭仔国际IPO募集资金一部分就是用于扩张香港、中国内地及新加坡的餐厅网络,分别计划开设38家、58家及24家分店。
只是,谭仔国际要开拓内地市场并不容易。据中商情报网数据,中国面食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012亿元,市场规模大,竞争也激烈。
谭仔国际的产品特色,是将本土与创新融合。受家族祖籍湖南影响,谭仔融合了湖南口味,又配合香港地区独特的车仔面多种烹制方式,创造了车仔面的麻辣米线吃法。
而在内地,其竞品常德米粉和桂林米粉店,早已在过去几年遍布各地。
近年来,在资本助力之下,一众新面食品牌也初具规模。和府捞面不久前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开出300多家门店;遇见小面至今融资近5亿元人民币,门店数目近100家。
谭仔国际旗下两个品牌业绩均较为稳定,但与和府捞面2020年25亿营收相比,已经被拉开差距。相比经营了25年的谭仔,和府捞面距离开业第一家门店不到8年。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财年,谭仔国际旗下两个品牌的营收均呈上升趋势,不过,谭仔云南米线营收分别为8.25亿港元、8.56亿港元、8.90亿港元;谭仔三哥米线分别为7.30亿港元、8.34亿港元、9.04亿港元。前者营收增速慢于后者。
两个品牌的餐厅均以堂食为主,日均收益相差不大,2021财年的日均收益均在3.7万港元左右。顾客总数方面,谭仔云南米线呈逐年递增趋势,谭仔云南米线则有所波动。
目前,谭仔国际营运两间中央厨房,分别位于香港和新加坡。中央厨房为餐厅提供半加工材料,一定程度上简化餐厅食物处理程序,提高标准化程度。
从目前的资本市场来看,线下消费品牌,尤其是面食类,正在成为投资圈里的香饽饽。新老品牌博弈、口味品质的较量下,谭仔国际想要分走内地餐饮市场一杯羹,中央厨房和传统创新的故事,恐怕还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