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绵豆沙就是雪衣豆沙,是很多东北人都不知道的东北菜,属于东北菜里的吉(吉林)菜。

据传此菜创于乾隆帝做太上皇时期,后由御厨回到其家乡吉林乌拉(吉林省吉林市)时传出,之后逐渐在关东及京津地区流传开。

三年前回家的时候,无意间吃到的,觉得超级好吃。

一直盼着回家时候再去吃,这一等就是三年多,回去那天店家放假了,好在回程的前一天赶得及去吃。

雪绵豆沙的主料是豆沙,外层是蛋白,配以松炸(雪衣炸)的烹饪方式炸成即可,盛盘后撒上白糖装点。

一颗颗如雪球般蓬松的小球球,绵软疏松的外衣之下,是香甜细腻的豆沙,虽为甜品,但一丁点都不甜腻,更多是清爽豆香之味。

带着父母们一起去的,他们竟然都没有听说过这道菜。

那为什么这道曾经贵为清朝宫廷御宴名菜之一的佳肴,没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存在呢?

经过一些了解,原因大概可归为以下,

其一,制作雪绵豆沙的过程比较“费劲”。尤其是用低温一些的油慢慢闷炸的部分,油温的控制和下锅的速度等都讲究技巧,在追求上菜效率和翻台率的今天,很多饭店不愿意“浪费时间”了。

其二,雪绵豆沙在出锅后,比较难长时间维持最佳的状态。冷了的雪衣豆沙非常容易憋掉和反油,简单来说就是会变得又难看又难吃。因此出餐后各个环节衔接不畅、或食客的耽搁,皆会导致“费力不讨好”的局面,这种“差评风险”也是商家不愿意承担的。

今年春节期间,沈阳某个非常有名的老菜馆开到了大连,菜单中有雪绵豆沙这道菜,仰仗各种平台的口口相传,很多人慕名打卡,但结果就是评论里出现了各种的吐槽,蛋腥味、生油味、口感不松软、馅料齁甜等成为吐槽的核心问题。不清楚其中问题所在,但足以看出来这道菜的“金贵”,得有个很会做的厨师、高效的上菜速度、不折腾直接拿起筷子品尝热乎气儿的食客.....缺一不可。

听说目前在吉林等地,雪衣豆沙的身影略多一些,但同为东北地区的辽宁等地,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更是屈指可数了。

鉴于上面一段,更新一下最新所知:

其他平台发文时,通过跟网友们的讨论,发现目前黑龙江等地也有一些买雪衣豆沙的地方,再就是广东等地的东北菜馆也能吃到这道菜,甚至很多吉林省的朋友都是在外地的东北菜馆吃到的。

如果哪一天遇见了这道雪绵(衣)豆沙,就点来试试看吧。如果觉得不好吃,肯定是没做好,除非你有一个不喜欢蛋清清香和红豆豆香味的胃口,请记住它的特征:外皮不焦不脆(只有松软)、只有蛋清的清香没有腥气、红豆豆香浓郁、不甜、不腻。

很开心你能看到这里,我是米饼小猴猴,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记得点个赞喔,也欢迎关注我,随时与你叨叨吃吃吃喝喝那些事!谢谢可爱的你啦!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