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场经过了多年的沉淀,虽然新酒层出不穷,可熟悉的面孔好像从没变过。
但不少酒龄长的酒友,回首往昔的“光瓶岁月”。
就会发现不少名酒在奔流的岁月长河中戛然而止。
曾经的口粮酒如今已经很难在登上大雅之堂了,虽然惋惜,但这就是市场发展规律。不论酒有多好,不能顺应市场规则的都会慢慢的淡出大众的视野。
下面给大家盘点3款“惨败酒”,曾经赫赫有名,如今却没人看得上。
第一款:“昔日中国名酒”——黄鹤楼(湖北)
黄鹤楼之所以能在上世纪80年代一改颓态,那是因为在本身在市场上有较强的洞察力,我国南华南地区比较热衷与低度白酒。
但当时叫得上名号的白酒都是以高度数著称的。
黄鹤楼看准时机,39度白酒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这下彻底打开了当地的白酒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稳压白云边,湖北一哥黄鹤楼”
如今再提湖北酒可能再想起来的白云边,但在当时,黄鹤楼的风头正盛,不仅销量和省内出口量力争第一,在各大评酒会上收获颇丰。
一时间名利双收,甚至巅峰时期连续3年销量超10亿。
但是提起湖北有什么,当地人大概率会说黄鹤楼和黄鹤楼。如果有事不能去鉴赏黄鹤楼的美景,那便请一品黄鹤楼的清香。
黄鹤楼无奈改制,39度清香竟成“绝唱”?
都说黄鹤楼成也创新败也创新,39度清香的“惊鸿一瞥”把它拉高到“一线名酒”的行列,日后的不思进取又将其打回原形。
自从更名为黄鹤楼酒业之后,虽然靠吃老本还能稳赚不赔。
但在2000年,终于等到了“坐吃山空”的一天,黄鹤楼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如今虽然逐步正在恢复,但始终没有像39度那样的爆款。毫无疑问,黄鹤楼这一路收获了不少鲜花和掌声,但最后的落幕也是因为自己导致的。
第二款:昔日的首选,如今的备选——沱牌(四川)
列一下数字感受沱牌酒在到那时有多火,一年销售量达8亿,之后又在跟进时代,做了很多电视广告宣传,最出名的就是那一句“悠悠岁月酒 滴滴沱牌情”。
之后的销售额甚至已经迈进了“年10亿俱乐部”。
“沱牌变舍得”,酒友舍不得
虽然中低端白酒依旧在当时的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但市场形态已经逐步向高端市场靠拢,白酒的社交属性(送礼)逐渐被商家挖掘。
于是沱牌“摇身一变”,头也不回的迈向了高端市场。
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舍得刚才高端市场略有起色,自家的沱牌在低端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少,被其他品牌抢占。
而舍得酒也受困于营销之苦,最近被众多网友戏称为“普信酒”,导致销量明显下滑,这悠悠的岁月酒最终还是“淹没”在了岁月的长河中。
第三款:优级酱香酒——君中元私藏酒(贵州)
这款酒属于酱酒界的“新贵”,酿造人是原茅台厂长李兴发的弟子曾传政。
纯粮酿造,以酒入心
粮食是酿酒的精髓所在,选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把关,小麦掐头去尾留用最优质的部分,高粱选择贵州当地特有的红缨子高粱。
不仅可以契合坤沙工艺的9次蒸煮,还有比其他高粱都丰富的淀粉含量。
匠心体现,时间检验
以酱酒出酒率最低,过程苛刻的坤沙工艺酿制。经过百道工序,1年的时间才能成酒。新酒的酒液清透无杂质,但饮用起来口感不佳。
又经过了6年的窖藏才会在市场上流通,这时酒液微黄,口感适佳。
处境尴尬,好酒无人知
虽然酿酒的时候足够用心,但因为宣传途径单一。一般都是口碑营销。凭借不错的口感得到酒友的认可后,再由他们自行推荐。
这样是因为酒厂不会营销的原因,甚至有时还会因为价格亲民被误认为是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