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在感染猪瘟病毒后,病毒会迅速扩散到猪的各个器官,引起急性病变,在提高传染率的同时,猪的死亡率也会相应增加。本文就当前常见的猪瘟进行简要分析,对猪瘟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式进行阐述,以避免猪瘟的扩散对相关产业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 引发猪瘟的主要原因
1.1 疫苗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做好猪的疫苗工作,从而导致在猪瘟流行期间,猪体内缺乏相应的抗病毒因子,猪的免疫能力低下,增加了猪群感染的概率。最终导致猪大量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对猪的了解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养猪知识。对猪瘟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猪的养殖环境也会对猪的感染概率产生影响。猪舍的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以及未及时清理猪的排泄物等情况,在降低猪健康水平的同时,也会增加猪的感染率。
1.3 气温条件
气温条件对猪瘟的传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病毒的活性就会增强,猪瘟的病发率也会相应的提升,可能造成猪的大量死亡。
2 猪瘟的治疗方式
2.1 注重疫苗的接种工作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疫苗注射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猪进行疫苗注射能对猪瘟病毒产生干扰作用,提升猪体的抗病毒能力。但疫苗接种对猪的生长周期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须确保在猪的特定时期对猪落实疫苗接种,以确保病猪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2.2 特异性治疗方式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特异性治疗方式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猪注射抗猪瘟血清以及抗猪瘟球蛋白来提升猪的抗病毒能力。在特异性治疗方式的运用过程中,要定期对猪进行反复的注射。
但是特异性治疗方式价格昂贵,经济成本高,且猪在感染病毒后,还可能出现混合感染,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运用在经济成本较高的猪的养殖过程中。
2.3 药物治疗
治疗猪瘟时,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应借助一些药物对猪进行辅助治疗,如利巴韦林和吗啉胍等药物,还可以采用病毒唑或病毒灵等对猪瘟进行防治。在配药过程中,为避免猪出现不食的现象,可把药物混到饲料中进行投喂。
2.4 细胞因子的运用
在猪瘟的防治过程中,提升猪的抗病毒能力需提升猪的免疫能力,对于频发的猪瘟要对猪注射相关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干扰素等。在对猪进行注射后,猪的免疫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猪瘟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强,可有效降低猪感染猪瘟的概率。
3 猪瘟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作为养殖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养猪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对猪瘟的了解程度,贯彻落实猪瘟的治疗以及预防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外来猪种的管理工作,及时对外来猪种进行检查和消毒,避免把外界的病毒带入到养殖环境中。养殖人员应对整个养猪过程进行规划,加强对猪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对猪产生的排泄物进行清理,做好猪舍的通风工作,确保病毒不会滋生和繁殖。还应加强对猪的管理,做好猪自身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猪以及猪舍进行消毒杀菌。与此同时,还需做好猪舍的光照管理,可将一些惧光病毒扼杀,并定期做好猪的抗病毒药物的注射工作。
3.2 确保猪营养的正常供给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一些营养不足以及体力较弱的猪感染猪瘟的概率非常大,它们也是猪瘟首先侵犯的对象。为此,饲养人员要做好猪的营养管理工作,定时定量对猪进行喂食,确保营养的合理搭配和正常供给。密切观察猪的行为,对一些行为异常的猪要及时隔离,并落实相应的检查工作,避免个别猪感染猪瘟后造成猪群大面积感染。
3.3 做好病猪的处理工作
养殖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猪瘟造成的严重后果,对于患有猪瘟的猪要及时实施救治。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及时排除患病猪,做好养殖产业的病原管控。如果出现救治无效的现象,要遵循科学的处理方式处理死猪,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加强对病猪的处理工作,也可避免一些非法人员借助死猪从中牟利。此外,对其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工作时,要对填埋区域以及焚烧区域进行消毒,这样不仅会对病毒进行彻底的扼杀,也可避免出现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处理行为。
4 小结
人们对猪肉需求量的不断提升,促使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这对猪瘟的管控以及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猪瘟的介绍及其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式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养殖产业带来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