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县小吃何以做成大产业”为题,深入讲述了沙县人用20多年把沙县小吃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奋斗故事。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听说过“沙县小吃”,这便是“国民小吃”的牌面。
沙县只是坐落于闽中腹地的一个小县城,仅仅凭借着“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三元吃好”的小吃,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今更是走出国门,晋升为全球连锁快餐,年营业额近500亿元。从当初的一块钱到现在的500亿,沙县小吃是如何达到今日成就的?
政府重视与正确引导
上个世纪90年代,沙县的第一批创业者离开沙县,凭借着“做小吃”的技能在异地站稳脚跟,之后沙县人通过兄弟带兄弟,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的方式,迅速扩展开来。但是如果仅仅如此,沙县小吃可能成为一方著名小吃,但不会是“国民小吃”。
1997年,时任沙县县委书记刘道崎在了解当地人外出经营小吃的情况后,将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几位主要领导做了沟通,随后沙县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要求每个乡镇必须有一名副科级干部留薪留职,带头外出开小吃店,开得好,同样提拔重用。对于外出开店的人,政府提供贷款支持以及补助。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每开一家店,沙县政府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时,前100家店,沙县政府每家补贴3000元。
不仅如此,为了沙县小吃能健康规范地发展,沙县政府还成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每年免费培训1000到1500名沙县人学做小吃。此外,针对山寨沙县的品牌,沙县政府还在全国公安机关中,设立专门的小吃维权小组,专业打击非法盗版。
前有沙县人的敢闯敢拼,后有沙县政府的重视与正确的引导,加上90年代市场需求扩张,沙县小吃一飞冲天。
公司化经营 标准化生产
如果说,一开始沙县小吃能迅速发展,是靠沙县人的敢闯敢拼的精神以及政府的重视与引导,那么后期沙县小吃能发展成为“国民小吃”,甚至晋升为“全球连锁快餐”,则是依仗了公司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统一形象标识、服务,由中央厨房自动化生产原材料,既保证沙县小吃所有门店都能提供高质量产品,同时也确保了食品标准化与安全化。
2006年,沙县小吃集团成立,开启公司化经营的步伐;2015年,“沙县小吃及图形”的集体商标获准注册;2016年,沙县小吃开始实行标准化生产,将现代食品加工工艺与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有机结合。
从2018年年底开始,沙县启动小吃产业园建设,园区集小吃转型升级示范展示、连锁餐饮智能化体验、小吃中央厨房为一体,依托全国小吃餐饮连锁子公司,通过餐饮智能化系统,将园区生产的产品配送至全国各连锁门店,形成完善配送网络。沙县小吃中央厨房项目总投资超23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研发品控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可日产扁肉、蒸饺等各类“拳头”产品40吨。目前,园区已吸引了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9家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入驻,7家企业实现投产,年产值达3.1亿元。
曾经,发展沙县小吃是为了解决乡镇居民就业增收问题,而如今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