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麻花全国各地都有,几乎人人皆知,虽然都是相同的油炸美食,可以因为饮食习惯和用料不同,麻花自然分出个多个品种。山西省临猗县的黄土塬上就流行着一种珠柿花股小麻花,当地农民便把这个地方特色美食做成了发家致富的生意,甚至可以说成是产业。北景乡西陈翟村有一位叫赵淑萍的农民大姐,就是一位典型的致富带头人,她把自家的小作坊开成了大公司,小麻花做成了大生意,9个月销售超过300万元。今天我们看一看她的故事。
摄影师去年曾经拍过赵大姐家的珠柿花股小麻花,网友们记忆深刻,临近腊月便有很多人留言求购,摄影师便前去联系了她。来到赵大姐的家我们似乎找不到原来的大门,老房子已经新建成了崭新的加工车间,大姐说把以前的“淑萍麻花加工点”重新注册成了“云梦庄食品有限公司”,家庭小作坊的旧设施自然也就淘汰了,公司是企业一切进行了升级。
任何成功者都有很多的故事,赵大姐也不例外,她告诉我们说自家的“珠柿花股小麻花”是家传,当年老伴的老爷杨老五在外地做生意,同乡病重想吃甜麻花,由于白糖奇缺,老爷便突发奇想,用从家乡带来的小珠柿合面给同乡制作了一些小麻花,口感异常的好,后来同乡病好后逢人便夸,老爷索性每年春节前都要用小珠柿加工小麻花来待客,因为好吃随之名气变大,成了一道家乡美食,甚至后来慈禧西逃路过也来特意品尝。
赵大姐说老爷将这个手艺往下代代相传,到了她和老伴这代是第四代,每年的腊月了当地农村都有炸麻花过大年的习惯,给自家加工完后还要义务帮着街坊四邻做,一个腊月都忙的停不下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好转,农民收入高了,花股小麻花的需求也就多了,在村民的建议下,公公带着她和老伴在家里开起了麻花加工点,算是走上了专业加工珠柿花股小麻花的路。
珠柿花股麻花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珠柿,赵大姐家的承包地里全部种上了珠柿,作为一年加工麻花的用料。之所以叫做花股,就是用珠柿合面后会有暗红色出现,再和白面片,分成两层合在一起,大刀切成宽1CM长16CM的面条,搓成麻花后自然出现红白相间的颜色,花股便由此而生。
其实当地的麻花一般都是长度在30CM左右的大麻花,赵大姐说她家小麻花一般控制在16CM左右,之所以做成小麻花,还是延续老爷传下来的规矩,当年油面和珠柿都缺少,所以把麻花做小能分给很多的人吃,其次小麻花小巧玲珑,不但漂亮而且便于携带,无论从颜色和外形上都能吸引人。
赵大姐家的小麻花以前用老伴家姓氏命名,叫做“杨氏花股麻花”,上市销售23年有着相当大的市场,特别是临近年关几乎是供不应求,甚至都全部是排队预订,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为了加大产量她雇了村子里30多个妇女搓麻花,每天一个人平均能加工80斤面,手快的能过100斤。
珠柿花股麻花好吃不单单是珠柿的原料,赵大姐说面粉中还要用上花椒叶,芝麻和小茴香,以及大料粉等等多种天然植物香料,炸制的火候掌握也很重要,这要凭经验来完成。加工出来的珠柿花股小麻花,红黄相间非常漂亮,吃在嘴中,满口都是香味,舌尖上先咸后甜,回味悠长,嚼起来嘎嘣脆。
珠柿花股小麻花深受人们的喜爱,走出当地后也受到各地食客的喜欢,甚至销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一样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大姐说每年从农历的8月十五过后就要开始加工,为年关备货,连续干上4个月,过完春节又继续加工,一直到农历6月份天热再调整食品加工品种,算起来加工麻花的时间在9个月左右,平均每天要加工1000多斤麻花,价值12000多元,年销售额在300多万元。
赵大姐和老伴加工珠柿花股小麻花获得了成功,家庭收入提高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荣誉,他们多次受邀参加市县的农产品博览会,杨氏珠柿花股小麻花甚至写进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赵大姐聪明贤惠又能干,年轻时是村子里有名的巧媳妇,现在同样是巧大姐,她致富不忘村民,教会了村中50多名妇女搓麻花,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当然了她是家中里里外外一把手,老伴在公司里管理后勤,老夫妻配合默契,儿女孝顺,有着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说话间大姐的手机不停地响起,都是电商打来的发货电话,大姐告诉我们说“现在得麻花就是供不应求,主要是给预定好的大客户加工,其次才能少量销售给电商网售,还要适当留给乡亲们一些过年待客用的麻花,曾经有人建议我用上机器搓麻花,我始终没有那个想法,老手艺做出的老味道靠的就是手工制作,只有这样老味道才不会变味。”
赵大姐今年带领着她的西陈翟麻花加工队伍,在新建成的车间内不停地生产着珠柿花股小麻花,一群黄土地上的女人用纤纤细手,搓出了家庭的幸福和富裕,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她们点赞鼓掌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