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们是在池州奋斗的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书写了精彩人生故事,展现了池州民营企业家积极开拓、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为充分展示在池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家积极投身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为推动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联合池州诚聘人才网共同打造原创图文栏目《池商故事》。
【池商故事】第10期
记池州市江苏商会会长、池州市黎虎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伟
他是池州市政协常委、第三届池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安徽省江苏商会执行会长、池州市江苏商会会长,是当之无愧的商会领袖,但他也曾是个为了吃饱饭而发愁的穷苦少年,经历过下岗、失业,饱尝过创业艰辛,从南通到池州辗转拼搏20余年,今年63岁的王伟用一身正能量诠释了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心态、担当和信仰。
从下岗职工到商界领袖:顶天立地的精神力量
1958年,王伟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的海门还很贫穷,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人一样,王伟从小就面临吃不饱的困境。1976年,为了能吃饱肚子,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也为了给自己的未来谋个好前程,18岁的王伟选择了从军,军装一穿就是7年。
在部队的7年,磨练了王伟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和顶天立地的精神力量,给他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985年,王伟从部队退伍分配到海门市粮食局下辖的一个粮站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在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可好景不长,1988年遭遇下岗浪潮,所有事业单位的员工全部下岗,王伟也未能幸免。
被下岗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沮丧迷茫、窘迫困顿后,不甘平庸的王伟没有消沉下去,没有别的路走他就想自己闯荡出一番事业,他来到了与家乡一江之隔的上海。
凭借自己曾在粮站工作的经验,王伟了解到上海众多的的建筑工地食堂有着大米需求,初到上海的他选择了从贩米入手。他从上海的粮站购买大米,然后用三轮车拉着去往上海各个建筑工地的食堂进行售卖,赚取中间的微薄差价,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从小工、车夫到老板全部都是他一个人,日晒雨淋很是艰辛。但是王伟没有放弃过,他坚信做人做事一定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再苦再难都不能怕。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他走到现在,他时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企业的员工以及商会会员们,“人一定要记住,你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信仰,要坚持初心。”
从扬帆沪上到扎根池州:包容豁达的创业心态
在上海做了2年大米生意,王伟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老板,他敏锐地发现当时水泥比较紧张,市场很大,于是从1990年开始,他做起了水泥贸易。
他从乡下的水泥厂购进水泥,再运到上海的建筑工地,然后又用同样的方式做起了建材生意,成立了上海黎虎贸易有限公司,从事了八九年的贸易工作。但在做贸易的过程中,王伟发现除去成本、运输费用,利润所剩无几,要想赚钱还得自己开工厂。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伟经人介绍了解到池州马衙想筹办一个水泥厂,经过考察,2002年,王伟通过招商引资来到马衙灵芝村,建起了水泥厂,成立了池州市黎虎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并不断发展壮大。
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池州市黎虎预拌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池州市汇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池州市华亚矿业有限公司、池州市黎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徽超元半导体有限公司,王伟在池州的事业越做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王伟在池州先后创办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累计纳税超过1.5亿元,解决就业万余人(次)。
在创业道路上,王伟有着极为包容豁达的心态。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当初离开资源更好、机会更多的上海、江苏,选择池州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进行创业,他却微笑摆手,并不认同他们的看法。
他说,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江浙沪在当时和现在也有自身的缺陷,池州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也很明显,从20年的纵向对比来看,在长三角地区,池州的发展速度都算是非常快的。“20年前我们来池州,只有两盏红绿灯,到现在你想的到吗?池州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他常常告诫其他的创业者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有些创业者总是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我觉得这样的心态不对,我们在这里干事创业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天下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创造效益就是要自己去解决问题,池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你没有理由去抱怨。”
王伟的良好心态还体现在企业经营上,他坚守“立足长久、择机做大”的经营发展理念,强调企业发展不能一味的求“大”,而是要稳打稳扎,首先是考虑长久发展,其次再择机做大。
从杰出人物到中国好人:感恩奉献的社会担当
2003年,黎虎水泥项目刚刚建设时,四面敞开,没有围墙,但整个项目竣工投产后,工地上连一个螺丝钉都没有丢。在公司流动资金出现困难时,当地的老百姓借钱给王伟,各级领导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这些事都被王伟一一记在心里,他常说,池州是好地方,池州人也好,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回报社会。所以,王伟在池州创业20年,也做了20年的慈善。
在马衙灵芝村,王伟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为村里铺上水泥路;从2006年开始,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五保户等低收入家庭春节前都会领到王伟发的200元红包;他为村小学赠送水泥翻新校舍、操场,为每个班配备饮水机,更换课桌椅,还连续两年包下200多名学生的书本费;从2009年开始,每年为学生发放人均50元补助金,给予教师每人500元奖金……
大爱无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伟的爱心。2020年,他先后捐助30万元分别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慰问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和慰问15家社会福利机构。近20年来,他为涓桥中心学校、牌楼中学、石台占大中学捐款建楼、购买电脑和试验设备,他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灾区积极捐款并筹集物资;他捐赠水泥帮助石台矶滩、东至官港、贵池墩上等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他捐助抗旱、抗洪,捐助老党员、老军人、特困户、贫困学生。从2011年起,王伟每年向池州仁众教育基金会捐款10万元,用于帮助池州勤奋好学的寒门学子成才。同年,他捐资设立池州市慈善协会黎虎基金青少年儿童白血病救助基金,每年定向捐赠20万元用于青少年儿童重大疾病救助。
据不完全统计,王伟十多年来累计共捐款捐物超过3000多万元。2009年,王伟荣获 “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而后荣获 “池州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安徽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池州市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第二届十大优秀民营企业家”、安徽省“光彩之星”等诸多殊荣。
即便如此,王伟的善行还是引来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面对质疑,王伟从来不予理会,“我不能因为这些小事影响了我的价值观。我能走到今天,正因为这个价值观支撑着我。我不敢说要做一辈子慈善,但只要能力所及,我都会一直持续做下去,因为这个社会需要慈善,需要好人。”
从民营企业到民族国家:拥党爱国的坚定信仰
2011年12月28日,池州市江苏商会成立了,王伟担任会长至今。商会工作占据了王伟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但是他却以此为乐。他常说:“做会长就是一种奉献。商会的很多会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能帮助他们把这个难关度过去,也许这个企业以后会发展的很好。这个企业有很多员工都是池州人,帮助这个企业也是对池州的一种回报。”
10年来,池州江苏商会在王伟的带领下不断壮大,江苏企业家到池州投资兴业的人数逐年攀升,会员企业涉及池州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商会工作有声有色,在2019年还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
在自身的创业历程中,在从事商会工作与各企业的接触中,王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仰,那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现在的繁荣昌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更没有我们现在创办的民营企业。“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怎么创业?现在,我们民营企业的地位被党和国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党有深厚的感情。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拥护我们党、热爱我们的国!”王伟在自己的企业和商会经常要求大家多学习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他说不了解中国近代屈辱的岁月,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就不会懂得感恩。
“我们不是在叙利亚、阿富汗创业,我们在现在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中国,遇到一点挫折算什么,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抱怨,那只能说明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后记
每一个和王伟接触过的人,都一定能够深切感受到他的一腔热忱、一颗善心和一身正气,他身上充斥的正能量总能令人激发出无穷的动力。
当前,在继续为商会服务,继续开展公益事业的同时,王伟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大力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他积极推动自身的传统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一方面他积极投资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目前已在池州、徐州、启东等地建立了半导体企业工厂,同时在上海创立了半导体研究所。
他鼓励池州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自信自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往期精选
「池商故事」章俊良:从补货员到零售大王,看东至80后的奋进之路
「池商故事」方海兵:世界很大,创业无涯,但家乡是永恒的港湾
「池商故事」蔡四兵:从汽车维修员到集团董事长,他就靠这七个字
「池商故事」方四龙:从手艺人到企业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池商故事」宫其春:唯有持续地坚持,才有不设限的未来
睡过马路、卖过菜的池州北漂丁常青,14年爱心捐赠超1000万
「池商故事」他曾是部队里的大数据专家,如今他用技术造福社会
“世界袜王”高宝霖:做袜子只是副业,我的主业是读书
国企5年,华为6年,创业18年,他是紧跟时代、心系故乡的池州雄鹰
本文由《池商故事》栏目组出品,池州市江苏商会供图,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安徽文明网、安青网、《通商》杂志、池州文明网、池州新闻网、林清平的博客。
主 办: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承 办:池州诚聘人才网
顾 问:王家莹
总策划:朱芸芸
监 制:陈凤华
统 筹:张跃平
总 编:张候亮
主 编:章继文
本期责编:陈 萍
媒体支持:凤凰网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