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界有一个传说:“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州,没有一只羊能跑出内蒙,没有一只鸭能逃出武汉和南京。”
很难形容,武汉人对鸭子的痴狂。据2011年的数据,武汉人一年可以吃掉一亿只鸭,当时这条新闻后面还有一句:但湖北全省一年产鸭仅有8000万只不到。”
可见武汉人吃鸭狂热到什么地步,全省一年产的,还不够一个省会吃的啊!
▲2016年光谷“啃鸭脖”奥运会,市民正在疯啃鸭脖
但武汉人又不是什么鸭都吃,南京人常吃的盐水鸭,烤鸭在武汉都不那么热门;北京烤鸭扛把子全聚德,在香港路万松园开了两家,均以关店告终;邻居湖南的有陵武鸭,在武汉也吃不开。
▲放之四海而皆吃的全聚德,在武汉吃了瘪
有人总结,说武汉人吃鸭子,喜欢吃卤的,从精武鸭脖,周黑鸭,到冷记酱板鸭,贺记王鸭子,都是卤制而成。卤鸭遍布的武汉,就是一个大江湖。
今天,就来翻一翻江城武汉这些年的“吃鸭江湖史”。
2018年,精武路,车水马龙,寸土寸金;这条连接武广和循礼门商圈的大道,早几年被越秀地产天价拍下。兴建越秀金融汇数载,即将华丽转身为武汉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在原精武路地址上兴建的越秀国际金融汇
原精武路对面的解放大道上,散落着一排老鸭脖店,他们是2011年精武路拆迁后留守的老店家。
其中生意最好的是汤老头和精武人家的鸭脖店,大约有十来人排队,而旁边的其他老店,来光顾的食客就更少了,碰到淡季几分钟都没什么人。
▲搬迁到对面解放大道的老鸭脖店们,生意大不如前
但老武汉人一定知道,十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如今的精武路,只是那个热闹的鸭脖江湖散场后的残景。
▲精武路未拆迁时排长队买鸭脖的市民
▲2010年,阿姨正在为排队的食客剁鸭脖
一条路带起江城吃鸭风
1993年,家住精武路的汤腊九,经营着一家“九九酒家”,生意尚可但利润微薄。生意好时,一天也只能赚几十块钱。
这天晚上,他在菜市场闲逛,看到卖生鲜的老板正对着一箱鸭脖犯愁。当时的鸭脖,在武汉人看来是边角料,是不能上餐桌的“丢头”
汤腊九之前在重庆学来了一些卤料配方用来卤猪蹄,因猪蹄太贵作罢,看到鸭脖,他好奇地凑近问道:“你这一箱要几多钱?”,老板只要了他10块。
汤腊九高兴地带着一箱鸭脖回家,先是用重庆学来的配方做,觉得味道还是不够好。又加了几味药材,加了些黄酒去腥;如此反复调配几次,终于在一天清晨,他终于卤出了自己想要的,香辣鲜美,回味甘甜的鸭脖子。
这一年,汤腊九36岁,卤鸭脖在汉口精武路正式诞生。
▲精武鸭脖创始人汤腊九(左四)
精武鸭脖诞生后,很快在精武路的街坊邻居中传开,汤腊九的哥哥汤光山正愁下岗后没有钱赚,便也加入了卖鸭脖的行列。
当年的下岗潮波及甚广,精武路上不少小摊贩都是下岗后再就业。汤光山的鸭脖5元一根,在一众摊贩中东西卖得最贵,生意却是最好的。
其他几对下岗夫妻见状,也想学卖卤鸭脖赚钱。汤光山为人讲义气,不仅将卤制配方和盘托出,卖不掉时还帮这些街坊贩卖。很快,精武路上就开满了鸭脖店。鸭脖一条街开始初具规模。
▲热心的汤光山,教出的鸭脖徒弟撑起了当年的精武路
吴继学,王松林,涂国华三人,就是汤光山广授秘方的受益者。1996年前后,三人的鸭脖店开张。当时的精武路,随着城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武汉人最早的夜生活中心,人来人往,鸭脖子市场十分火爆。
三人的鸭脖,都在汤光山的27味卤料基础上做了改良,很快就征服了来这里吃货们的胃。
吴继学的精武人家,王松林的精武路第一家,涂国华的汉口精武,自此牢牢把持着精武路南端的路口,化身为精武路上最耀眼的鸭脖店,到2000年,精武路上的鸭脖店已经多达40家。
▲精武人家的老板吴继学
▲精武第一家老板王松林
也是在这段时间,冷记酱板鸭在民主路创办,贺记王鸭子在台北路开了第一家店,那几年的武汉,开启了全民吃鸭的风潮。
▲如今武汉常见的冷记卤品
就是1997年在民主一街做酱板鸭出的名
2002年,作家池莉的《生活秀》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院线上映,片中由陶红饰演的鸭脖子老板娘来双扬,命运坎坷而又风情万种,拿下诸多奖项的同时,也让鸭脖瞬间红遍全国。鸭脖借《生活秀》的东风,变为了武汉市在全国的一张名片。
▲陶红饰演的《生活秀》女主角,鸭脖老板娘来双扬
来双扬的原型,在吉庆街卖鸭脖的刘琼,在职业经理人石岩的帮助下,注册了“来双扬”商标,把鸭脖带到了北京东直门最知名的小吃街——簋街,那一年,曾被羊蝎子,红焖羊肉统治的北京簋街,属于武汉的鸭脖子。
▲陶红造访吉庆街与刘琼合影
2004年,海外移民苏德涛回国,目睹精武路上火爆的鸭脖子市场,他敏锐地发现了鸭脖子真空包装的商机,提出包装化的鸭脖售卖。
同年,汉口精武的涂国华,在时任武汉副市长的张学忙帮助下,开始规划鸭脖子产业化,汉口精武建立了厂房,开始售卖真空包装的鸭脖子。
▲鸭脖包装化的拓荒者苏德涛
武汉的鸭脖市场方兴未艾,精武路上的鸭脖老板们,打着各自的算盘,都觉得自己未来一片光明。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一公里开外的世贸广场边上,有一家刚开不久的“另类”鸭店,会在几年后走向全国,成为江城“鸭界”的新名片。
后来居上—周黑鸭
2003年,在菜市场做了9年“周记怪味鸭”的小卤菜店老板周富裕,在人流密集的世贸广场旁盘下了一个10平米的小门面,挂上了周黑鸭的牌子。
不同于精武鸭脖的麻辣鲜香,它的周记黑鸭做的是甜辣味,让吃了十来年精武鸭脖的不少武汉人耳目一新,不少年轻人不像老一辈人那样能吃麻辣,周黑鸭的辣后发甜正对不少年轻人的胃口。
▲周黑鸭的甜辣对了很多人的味
那年的世贸旁边有两列长队,一列是矮子馅饼,另一列就是周富裕的周记黑鸭。生意红火,日进斗金,仅仅过了一年,周黑鸭就开出了5家店,遍布汉口武昌商圈。
▲航空路最早的周黑鸭店面,现在已焕然一新
周富裕思维转变很快,看到四川的廖记十分红火,他便想着学习廖记,尽快做成产业化,成体系的店铺,找到商业高手朱於龙合作。
专业操作团队的宣传不同凡响,周黑鸭很快盛名远播,成为了全国人民眼中武汉“鸭界”的新名片,人们来到武汉一改原先带精武鸭脖的习惯,开始带周黑鸭上火车和飞机。
2008年,周富裕开始试行“中央大厨房”的模式,在东西湖选定了仓库,开始贩卖锁鲜装的周黑鸭。
▲锁鲜装普及后,周黑鸭再无现剁的鸭子
2010年,周黑鸭获得风投的6000万投资,借充足的资金和得力的宣传,它彻底奠定了武汉鸭界第一品牌的地位。
2012年,周黑鸭砸下重金,一度拿下了地铁江汉路站的冠名,2014年又在《变形金刚4》中大打植入广告,店铺开到了日本,开始走向世界。
▲周黑鸭冠名的江汉路站牌,引起争议后最终被取消
虽然小编至今都不太能接受周黑鸭的甜辣口味,但相比命运多舛的精武鸭脖,周黑鸭顺利实现了产业化,已是全国范围的武汉卤制品巨无霸,这是武汉这座大城“吃鸭”所带来的幸事。
鸭味不变,时代向前
周黑鸭稳扎稳打,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原本的老大精武鸭脖却日渐式微。2004年前后,精武路上不少鸭脖店老板日子过得颇为滋润,没什么进取心的他们,也乐于在这一亩三分地赚一辈子小钱。
只是,时代的车轮会推着人们滚滚向前,不管你是否愿意。2010年,一纸拆迁公告让精武路上的老板们慌了神,多年的据点要拆了,以后该怎么办?
汤腊九的九九鸭脖生意本就一般,他选择离开武汉,去马来西亚做鸭脖。汤光山嫌对面解放大道的租金被炒得太高,索性将店铺搬到了自治街。
王松林和汤金堂二人在原精武路对面的解放大道盘下两个门面,只是换了地方,加上周黑鸭崛起,两人生意大不如前。
▲汤老头鸭脖蔡澜光顾过,常有人排队,生意还算可以
▲其他家门可罗雀,生意大不如前
精武鸭脖的“坏运气”还没到头,2015年,精武鸭脖最大的招牌——汉口精武因扩张太快,资金链断裂,一度走到了破产边缘,深圳京安华宇接手了汉口精武品牌,元气大伤的汉口精武,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汉口精武在解放大道上残破的门面
如今的精武鸭脖,不仅被周黑鸭压制,甚至也被绝味鸭脖,小胡鸭等外来者超越。经历据点拆迁,龙头倒塌两大重创,各自为战的老精武们,可以说已经沦为时代的眼泪。
好在他们虽然散落在天涯,但还是有迹可循,复兴村,武胜路,硚口,常青路都有它们的踪迹。十年过去,啃下那一口鸭脖的味道仍然不变。
▲原精武路上的九运鸭脖已搬到硚口,老板头发花白
精武鸭脖式微,周黑鸭崛起,武汉其他的“老鸭店”也没闲着,冷记酱板鸭做起了更多的卤菜,改名冷记卤品,在三镇有了数家卤菜店。贺记王鸭子则见证了台北路的兴衰,总店拆迁后,在汉阳留存着一家老店。
▲贺记王鸭子,也曾在武汉的吃鸭人群中火过
鸭的江湖,也不乏后来者,武汉人戴文军和余斌在湖南创办的绝味鸭脖,占据了全国卤鸭不小的份额。源于荆州的小胡鸭,也稳扎稳打,用自己的新式口味,挑战着武汉人传统的吃鸭习惯。
▲解放大道上的绝味鸭脖,近几年坐稳了吃鸭的二把手
距汤腊九创办卤鸭脖至今,不过25年,武汉的“鸭江湖”已是风云变幻。江湖血雨腥风,竞争激烈,一代新鸭换旧鸭实属正常。
还有很多人说,人的口味总是在变的,也许哪一天,现在卖得最好的卤鸭也会风光不再,曾经的辉煌如精武路一样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一样。
但鸭子之于武汉吃货们,就像卤鸭老板们所代表的武汉人的坚持,勤劳,仗义等特质一样,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丝温暖情愫,是江城食界最珍贵的宝藏。
是的,没有一只鸭能活着离开武汉,但武汉一定能让每一只鸭都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