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也会滋生出不同特色的美食。我的家乡是潼关,不仅有三黄(黄河、黄金、黄土地)和三古(古关、古城、古渡口)这几张名扬四海的名片,还有独具地域特色的美味。
由于潼关是古来兵家兵争之地,所遗留下来的美食大多与战争关系紧密,逐渐形成了军民文化交融的独特饮食特点。比如颇受潼关人青睐的烩饼,就是源于战争时代的产物,古代战事紧张时,炊事兵便把提前烙好的烩饼装进袋子中,到了宿营地,如有水,将饼子下入锅中,成为烩饼,若无水,便在锅中炒一下加入作料,成为炒饼。
烩饼
炒饼
潼关的经典美食当中有一“三绝套餐”:酱笋、肉夹馍、鸭片汤,不同的来头和故事让它们个个名不虚传。
先说潼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酱笋。酱菜的原材料来自潼关的潼洛川,以莴笋为主,它生长期长,个大皮薄,清脆可口。腌制酱笋要用特制的大水缸,里面装满了用玉米晒制做成的面酱,把莴笋放进去腌成整整三个月才能出缸。酱笋在潼关的制作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人们为了方便蔬菜的存放而不得已为之,但是后来发现这蔬菜一经腌制异常美味。别看酱笋不起眼,出名还挺早,因为潼关地处三省交界处,于是看似普通的一道小菜,便随着各地的来客,逐渐流传开来。1924年鲁迅先生途径潼关时购买,返京后馈赠亲朋好友。最让潼关人自豪的是早在1916年,潼关酱笋就漂洋过海,在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如今它已成为潼关的名牌产品。
潼关酱菜
酱笋入口虽然比较脆,很香,但如果不就馍吃的话则很咸。潼关肉夹馍名头很响。肉夹馍其实是烧饼夹馍,据说它曾是是战争时代的快餐,士兵出发前一般将饼子和肉分开装进行军袋,就餐时间将饼子掰开夹入肉即可。其实人们对肉夹馍一点也不觉得稀罕,因为在各地经常能吃到肉夹馍。
但是潼关的肉夹馍非常独特,与西安的腊汁肉夹馍截然不同,它的烧饼使用的是硬硬的死面,醒好后擀成半厘米厚的长条,抹上油,再卷成团,一条分成两段,外层面把整段包严,气口收小留在中间,擀成圆饼,先两面烙黄,放在鏊下炉膛翻烤至熟,外表看是一层一层的,非常酥脆。肉只卤到九成熟,出锅放凉后剁碎,瘦多肥少或肥多瘦少自选,膨松的热饼加凉肉,肉烂而不腻,馍酥而不散。潼关人称赞家乡的肉夹馍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越嚼越感味香浓,食后开胃又美容”。配上酱笋,更是好吃完美。
潼关肉夹馍
吃肉夹馍觉得口渴,想喝点什么,就不得不提清淡爽口的鸭片汤。初次喝此汤的人们往往觉得不对劲,这鸭片汤既没有鸭味,肉也明显不是鸭肉。原来潼关鸭片汤本来就和鸭子没关系,它是将鲜嫩的里脊肉用鸡蛋清调和加淀粉成浆放进锅内过油清炒,然后再加汤煮沸,添上各种调味品及木耳。提起鸭片汤名字的来历,随便一个老潼关人都津津乐道: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外逃西安,途径潼关,当地官员备满汉全席伺候,但慈禧独对潼关之传统名菜“脍里脊片”赞赏有加,说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鸭片”而从此得名“鸭片汤”。因为与老佛爷沾了边,潼关的鸭片汤也就小有名气。
鸭片汤
潼关的羊肉泡馍名称虽与西安及附近地区相同,但内容及质量差别很大,西安是馍要掐小,肉馍同煮,潼关要求肉烂汤鲜,油层烧饼揭层,掰大掰小自便,羊肉肥瘦自定,馍放碗里在放上肉,在羊肉汤中多次烫热,撒上调料、葱花、香菜,自加辣椒,汤清馍不糊,就着大蒜,是真正的泡而不是煮。
羊肉泡馍
麻食泡馍也是当地特有的。摊主将蒸馍或烧饼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上豆腐丁、油炸豆腐丝、泡好的粉条、黄花菜,用沸腾的调和汤多次套热,最后浇上红油辣子,撒上嫩绿的韭菜段。汤里必须有豆瓣酱、较多的花椒及各类调料。有的还常在汤锅里煮着一只白条鸡,名曰鸡汤麻食,味道更好,食客们吃得大汗淋漓、头冒热气,还可以驱风驱寒,医治感冒,价钱只相当于羊肉泡馍的三分之一,经济又实惠。
菜麻食
潼关美食还有一绝,就是号称黄河第一汤的潼关鲶鱼汤。喝正宗的鲶鱼汤一定要去在潼关黄河旅游风景区,登上停靠在河岸边的轮船,在上面还可以欣赏黄河美景。鲶鱼汤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潼关的渔民自创的,渐渐地不少地方都有鲶鱼汤,唯有潼关的被誉为鲶鱼第一汤。据说黄渭河河段是鲶鱼最适合生长的优生区,再加上潼关独特的水质更是如虎添翼。平时人们都喜欢喝鱼汤,但这个鲶鱼汤入口稠稠的,跟豆浆一样,但后味有一股甜甜的奶香味。在黄河边喝鲶鱼汤,你会觉得就像在母亲的怀抱里喝甘甜的乳汁一样。
黄河鲶鱼汤
家乡的雄关胜景魅力无限,家乡的美食总是回味无穷,然而往往美好的事物,并不能用文字来形容。如果你想领略古关景色的风采,感受金城美食的味道,就请您走进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