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这么一个地方,假如不先说地名而让人猜测的话,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比如,说到碉楼,人们自然会想到江门开平,提起陈皮,自然能联想到新会。新会的陈皮,可说是广东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毫不夸张的说,就没有没喝过新会陈皮的广东人。
新会,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的古城。明末清初,有一位堪比徐霞客的旅游作家叫做屈大均,著有一本《广东新语》,书中浪费笔墨最多的人物是陈白沙,为明末著名儒学大家,陈白沙就是新会人。除此之外屈大均还提到新会的葵扇、崖门等。现代人眼中的新会,还有梁启超、古井烧鹅、新会红木、蔡李佛、华侨故居等等。
新会是广东江门乃至全国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它让著名的文学巨匠------巴金也忍不住前来探古索今,并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散文,入选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巴金来的这个地方叫做:小鸟天堂,他写的散文叫做《鸟的天堂》。
380多年前,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河中有一处泥墩,被当地人称之为“雀墩”。泥墩上长有一棵榕树,形单影只,人们并不在意。哪知榕树经年累月,越长越高,越长越壮,逐渐形成遮天蔽日之势,竟在水面上方绵延2万多平方米。天上的鸟啊、雀啊全都被这棵大榕树吸引过来,在树上筑巢垒窝。每日清晨、黄昏,数不清的鸟在树上飞来飞去,形成一片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色。
380多年来,附近的村民像爱护生命般守护着这片生态美景。水里的鱼、泥墩上的树、树上的鸟和岸上的人家和谐相处,从而让这片生态环境完美的保存了下来。
1933年,巴金来到了这里,当他乘船看到这一幕壮观的胜景之后,灵感迸发,提笔写下了那篇著名的《鸟的天堂》。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
“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即使你从没有见过这片风景,也能从巴金的文字描述中想象到它的模样。
根据2016年统计结果显示,这棵2万多平方米的大榕树吸引过来的鸟已经达到了15目35科105种,其中留鸟52种,冬候鸟和旅鸟42种,夏候鸟11种。留鸟的比例高达49%,相比30年前的数据,只增不减。这在很多湿地公园中是不常见的。这是新会人对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是新会人为大自然建立的丰功伟绩。
无论时间如何变化,这片河水依然清澈,鱼儿依然自由自在,大榕树依然绿意盎然枝繁叶茂,小鸟依然每天歌唱飞翔。
巴金的《鸟的天堂》被称为一曲优美动人的田园牧歌。而这牧歌实际上由新会人写成。《鸟的天堂》之后,“雀墩”有了一个更形象而动听的名字:小鸟天堂。它不仅是鸟类的天堂,它还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让来过的人无不感到宁静与安然。
新会,一座千年文化历史名城,对大自然与生态环境的钟爱与维护是无可形容的。为了爱护这片鸟的天堂,不仅有护鸟守林人24小时巡逻,附近的学校还为之搬迁,为了避免江湛铁路产生的噪音,还安装了全球首例拱形全封闭声屏障进行降噪,同时,为了避免游客过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景区从占地100亩扩展至600亩......
新会人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把380多年的美丽生态延续下去,这棵2万多平方米的大榕树,早已与新会人的心与根长在了一起。疫情之后,广东学校也终于开学,学生像鸟飞进了课堂,新会的这片小鸟天堂,是学子课本上的天堂,更是世界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