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企业坚持不上市、不贷款、不接受任何投资,他被称为调料界的“老干爹”,在人们心中和老干妈平起平坐。说到这里,你知道他是谁了吗?
他就是王守义,王守义十三香虽然家喻户晓,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它的发家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渊源。
01.十三香创始人并非王守义
众所周知,王守义十三香配方里含有20多种香辛料,但实际上十三香的创始人并不是王守义本人,现在的配方是王守义老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改良得来的。
十三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相传北宋一名官员,精通医术又擅长烹饪,辞官以后,在北宋都城东京开了一间专做草药和香料的药铺,名为兴隆堂。
图片来源于网路
公元1101年前后,兴隆堂结合了各种香草和药材的药性口味,发明了一款秘制的复合型调料,在京城大为盛行,后被收入宫内供皇室享用,也就是如今十三香的前身。兴隆堂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王守义便是兴隆堂的传人,而兴隆堂的调料秘方就在王守义手中。
02.从小作坊到集团
20世纪50年代,王守义根据秘方中各种中药材香料的特点、药性,将配料分为主香、辅香、导香、定香几种香型,挑选混合多种香辛料,创造出了新的配方。至此,王守义十三香基本成熟。相较于其他小贩,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王守义很快在家中建起了小作坊,生产纸包的十三香,凭着重承诺、手艺好、货量稳定,打下了当时河南地区调味品的良好口碑。
1969年,在那个中国内部的特殊时期,王守义成了资本主义,因被针对,他不得不放弃调料品的加工出售。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商,在儿子的鼓励下,王守义申领了营业执照,重新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由于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十三香的品牌在百姓中越传越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4年,王银良拿着100元资金与父亲兄弟一起成立了十三香调味品厂。一年后,为了满足突增的销量需求,由手写的“十三香”字体、黄色的扑克牌式纸盒以及最重要的防伪标志——创始人王守义本人头像,多种经典元素组合而成的外包装设计诞生。自此,王守义十三香红遍大江南北。
2003年王守义去世的时候,给孩子们留下遗言:不准上市,不能玩资本运作,不能多元化发展,不能做房地产,要安安心心做实业,不赚快钱。之后公司交由三个儿子王铁良、王铜良、王银良打理。作为二代,王银良几乎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理念,不考虑公司上市,专心做调味品生意,不涉及多元化经营。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9年,王守义的孙子王太白不听从爷爷的遗言,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选择投资房地产项目。巧的是,这个时候金融危机爆发了,房价大跌,他的发财梦也随之化为了泡影。然后他决定回国发展自己家的祖业,可他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让十三香上市,最后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王太白才放弃了上市的计划。
后来他又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开500家豆捞店,以餐饮和调味品双重结合的形式,实现互动增长。但想象是美好的,没等长时间实施,开张之后的两个月里,客人寥寥无几,只能草草关门,开店计划也不了了之。
03.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便是神
跨界失败的王守义十三香将重心转回调味品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包围了,为了打击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王守义集团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2000多万,还把包含十三香在内的十一香到十八香的商标全部注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吸取这次教训后,王守义集团开始埋头干实业,踏踏实实挣钱。在产品质量上,王守义集团始终坚持:不合格的原料不得入场,不合格的产品不能流入市场。
王守义集团靠着三元左右的单价,实现了连续五年的销售额增长,即使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十三香依然能保持20多亿的营收收入。在iphone13发布后,更是凭借着“十二不如十三香”的微博热搜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王守义十三香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始终如一的品质成为了调味品企业的领头羊,在现如今的市场上,专注本身、脚踏实地、不急不停,值得很多的企业学习!喜欢就关注我们吧!一起探索更多品牌故事!
本文为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
本期大佬说品牌就结束啦!
在品牌的路上大佬说品牌一直都在!
我们下次再见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