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下水中,猪腰可谓深藏不露。别看它个头不大,其实非常考验厨师的刀工和烹制的火候。
除了常见的丝、片等形状,通过不同的刀法,猪腰还可以变幻出生动的形状,如凤尾刀、蜈蚣刀、麦穗刀、荔枝刀等。
猪腰做得好不好吃,火候的把握是关键。京城食家霍爷今天就来聊聊猪腰的快与慢。
猪腰,俗称“腰子”。根据北京话的语言特点,什么东西加上“子”的后缀,皆暗示其小巧玲珑。与猪的其他器官相比,腰子的体量确实不大,而且深藏在猪下腹腔板油内的小里脊旁边。如果不熟悉它的位置,还真不容易找到。
在猪肉的挑选上,一般都默认“以大为美”,但是猪腰完全相反。柜台上如果有几只猪腰,一定要选小个的,还要选颜色浅的。猪腰是猪的肾脏,是一个排泄器官,可以过滤猪体内的废弃物、形成尿液。个头大的猪腰生长时间长,过滤的废弃物多,颜色重,腥骚味大。好在经验老到的厨师们早就找到了处理这事物的方法。
猪腰洗净,剥去外面一层半透明的薄膜(这层薄膜是腥骚味的源头之一),平放在案板上,用刀横着对半片开,露出里边白色的筋膜——腰筋,俗称“腰骚”,这是猪腰最大的骚味源头。用手将半片猪腰的两边向中间夹一下,使中间的腰骚稍微凸出来,用菜刀横着一片,这片白色的筋膜就下来啦。片干净的猪腰先改刀成型,再用流动的水冲洗,加白酒、葱姜水浸泡,反复几次,基本可以解决传说中的腰骚味。
猪腰的功能决定了其细致绵密、受力均匀的特殊质地。经过不同的刀工处理,猪腰容易加工成任意形状,切丝如发,片片如纸。中餐烹饪的刀法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不论是凤尾刀,还是蜈蚣刀,或是梳子背、麦穗刀、荔枝刀,在猪腰上都能有最佳体现。
吃猪腰,追求脆嫩的口感。不论是水汆还是拉油,猪腰对火候的要求极高。火候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分秒之间的把握。
北京人喜欢吃爆菜,爆三样是代表菜之一。这道菜的主料有三种:猪肝、猪腰和猪肚。别的地方也有猪肝、猪腰、猪里脊或猪肝、猪肚、猪里脊的组合,但最讲究的还是猪肝、猪腰和猪肚的搭配。
新鲜猪腰撕去外层薄膜,对半剖开,片掉腰骚,在里层打麦穗花刀,顺手切成块(腰花儿),猪肝尖切柳叶刀,分别加底味,再上一层薄浆备用;熟肚尖剖开,片成大小差不多、不规则的云彩片备用。根据手头的情况,用黄瓜片或芥兰秆备好看青。随手调一个带酱油、香油、醋、蒜的红混汁。
锅中坐油烧热,下浆好的腰花儿和肝尖,待腰花儿在油中受热绽开,迅速捞出,顺手再把肚片、青菜用热油冲一下。锅里重新坐油烧至八九成热,下刚拉完油的主料和青菜,倒入调好的碗芡,翻三下,迅速出锅即可。
爆三样吃的是主料的质地,虽然薄厚不同,但出锅后要嫩度一致,尤其是腰花儿必须脆嫩,外带焦香,内部带汁,回口有醋蒜的香气。我见过手脚最麻利的师傅十三秒钟就能出勺。这功夫没点年头的师傅真做不来!
吃腰花大多是急火爆炒,追求脆嫩,但鲁菜炝腰丝是另外一门功夫。爆腰花是急火快炒的代表,炝腰丝则另辟蹊径,以慢为进。
先烫掐菜,放在大碗中垫底。另找一只碗,调酱油、醋、蒜泥备用。猪腰去腰骚,先在里面介刀45度打花刀,随后转过来两刀一断,打蜈蚣刀成腰丝,放在水里冲掉血水。锅里坐凉水,先下腰丝,然后开火,不要等水开,看到腰丝展开、断生,立即关火捞出,放在垫底的掐菜上,倒上调好的碗汁,另起锅烧一勺花椒油,迅速浇在腰丝上,盖上盖,半分钟后打开,用筷子搅拌均匀,捞出来装盘即可。腰丝脆嫩,还有花椒油的芳香。
类似的做法在陕西被称为“温拌腰丝”,其实大同小异,核心就两样:腰丝凉水下锅,浇花椒油后盖上盖焖半分钟。凉水下锅,可以进一步释放腰丝里的血水,而且容易掌握腰丝的火候。浇花椒油后如果不加盖,味道进不到腰丝里边;盖的时间太长,味道又容易发苦。
吃腰花都要去腰骚,但四川有一路火爆腰片专门带着腰骚。猪腰不剖开,直接打成圆形腰片,每一片都带着腰骚,用葱姜水彻底冲洗干净,下锅加辣酱爆香。吃带筋的腰片有一种特别的咬劲儿。
老厨师们总是讲:“厨房里边没有废物。”厨房里的下脚料,再想一想,总有可以发挥的余地。比如被剔除的腰骚,老厨师们舍不得扔掉,将其反复冲洗,单独加辣椒、青椒等重料爆炒,做成“辣爆腰筋”。这道菜吃的是腰筋特有的脆口,如果各位不介意食材的出处,真是特别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