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在古时候又被称为“日中”和“仲春之月”。春分的时候昼夜长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所以得名“春分”。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祖、踏青、放风筝、吃春菜等。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1、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意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2、放风筝
一线风筝,就是一线春色,一线童心。正如清代诗人高鼎所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春分有春分的滋味,吃春菜是春分习俗之一。民俗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4、祭祖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的来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