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里面兄弟排行,常常看到用伯/孟、仲、叔、季等区分,那为何有时是孟仲季,有时是伯仲叔?
伯、仲、叔、季的长幼次序
古代家庭排行,老大一般称伯或者孟,比如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伯表示他是家里的老大;
仲,是兄弟中老二的排行,比如周武王姬发,因为排行老二,所以有时也被称呼为仲发;
季,代表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位,比如周文王的父亲,名历,因为他是古公亶父最小的儿子,所以又被称为季历。
如果孩子多于三个,在老二与老末之间,不管是只有一位还是100位,所有人的排行统称为“叔”。比如西周初期三监之乱中的管叔、蔡叔、霍叔,这么称呼不是因为他们是周成王的叔叔,而是称呼的排行。
伯与孟有什么区别?
伯与孟既然都是对老大的称呼,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伯为嫡长子,孟为庶长子。汉代纬书中支持这种观点,比如孔子一家,孔子行二,所以字仲尼;其还有一个庶长的哥哥字孟皮,庆父之后改氏孟孙,似乎也支持这个说法。而孔子的嫡长子,字就是伯鱼。
第二种说法:伯为兄弟之长,孟为女子之长。先秦时期称伯的长子颇多,伯邑考、伯禽、伯夷等等,而称孟的长子却是少数。反倒是女子中称孟比较多,称伯比较少,比如孟姜、孟姬等等。
所以孟仲叔与伯仲叔,都是古代兄弟姐妹之间长有排序所用,唯一区别在于并列老大的伯、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