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个人认为读《红楼梦》的最大障碍是年龄。
1 少年读红楼
高中前后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里的诗词,《葬花吟》,再如关于菊花的诗,诗社赛诗,香菱学诗,金陵十二钗判词,对联,联句,我都背过,我曾经因为太过于喜欢里面的诗词,而反复阅读前面的几十回。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如果说年轻人爱追梦,最喜欢的就应该是这些诗词。
2 青年读红楼
再说过了少年追梦的年龄,到了对异性爱慕的年龄,我就不相信你对初试云雨情、风月宝鉴贾瑞之死、宝玉洗澡怎么弄得满屋子水、宝玉入警幻仙子之梦境、宝玉醉卧可卿处这些情节感兴趣。
再说经典段落和经典场景,黛玉葬花、香菱学诗、湘云醉卧芍药裀,这些画面之美和描述都可以算得上是上上之选。
再说宝玉挨打,黛玉、宝钗、袭人及其它丫鬟去看望的时候,那时候的描写,你看有多生动。每个人的情态与表现既与个人性格一致也与和宝玉的关系一致。这种笔力的穿透力简直是令人赞叹。
这是宝钗反应: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再如黛玉反应: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
这些细节都需要细细欣赏才能领略其中的况味。
3 壮年读红楼
其实这个时候经过了一定的阅历,更对那些人情世故和冷暖有感觉。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的遭遇,以及那个回眸丫头的际遇,都是可歌可叹的。
再如甄士隐和香菱的命运,一个出家,一个成为薛家的丫头。
《好了歌》的通透,让人有醍醐灌顶的震撼感。追求的东西多了,渐渐掩饰了本心。你读着这些的时候绝不是毫无反应。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至于甄士隐解读样子更是令人称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至于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贾芸得到园林建设的工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大冒险,再如丫鬟仆妇的说话小心翼翼,这些细节都值得认真品味。
在年轻时候阅历越少,越难以体会到红楼的人情世故处。
4 红楼的门槛
总的来说,红楼梦里面的东西表面近乎流于日常,但是暗流涌动都在纸外,而诗社联对文采斐然,人情世故通达可鉴,每一处都有细品玩味处。
我觉得读红楼梦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年轻时候对故事感兴趣,而红楼梦多含蓄,就算是宝玉挨打宝钗黛玉看望那种感情也近乎于隐忍不发,这和当前的网文处处挑逗人的情绪不可同日而语。
红楼梦的美在含蓄,在蕴藉,在流泪时候含着,而非鼻涕横流,在难过时候是啜泣,而非嚎啕大哭,在凄惨之处是白描,不加渲染,给人的印象是把所有的品味都留给读者。
这就意味着,读者需要更多的想象和参与。
王熙凤,大多都知道她和宝玉关系极好,也极照应宝玉,但是你可知道她弄权铁槛寺害人敛财,你可知道她计耍贾瑞(当然贾瑞这个龌龊之人死有余辜),人性的温婉和冷酷都显露无疑。
给我的感觉是读《红楼梦》过于费脑子,细节之处,不胜枚举。
所以,我不觉得题主不喜欢《红楼梦》有什么问题,可能与题主的喜好有关,也可能与题主的年龄有关。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们无法欣赏,不是因为这些事物不够美,而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
审美是有门槛的。
再比如,湘云醉卧芍药裀处,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想象湘云的憨态,有些美虽在纸面,但是能懂又在言外。
再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处: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段儿,你看看,王熙凤的练达处,感觉黏上猴毛就能变成猴子,太能了。
知道贾母喜欢黛玉,这种话语态度,哪里是轻而易举写出来的。这话语虽然看着是日常话,但是可有丝毫的鄙陋,不仅不鄙陋,反而处处透着舒服和和煦。哄得一家开心。
再如,贾宝玉见北静王时候。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带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答应。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祯,果如是言,亦廕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即前日圣上亲赐(上草字头下脊)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左车右而)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当时我看到这段儿就对北静王仰慕非常。
你看这言语的合乎身份和文雅,又怎么是普通的作品能够比得上的。
5 读书不够多
有人认为,是网文的情绪挑拨能力极强导致读者的爽点儿被反复刺激,从而导致阅读者出现类似于上瘾的感觉而无法从网文中自拔。而《红楼梦》在这些方面上对比经典网文并达不到这种程度。
比如《大奉打更人》一书,第一卷京察风云,税银案,杀夫案,金吾卫小旗周赤雄案,太康县妖怪吃灰民案,桑泊案,恒慧灭平远伯案,恒慧和平阳郡主被杀案,层层嵌套,一环套着一环,最后收束。其逻辑推理和层层的反转,引人入胜,伏笔层层推进,当你看到结尾,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导致阅读者需要更多和更频繁的刺激才能感受到爽点儿,所以读不下去红楼梦。可能是读网文也读的不够多吧,当你读的足够多,无法从网文中得到满足体验的时候你就会回归经典作品。
当然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红楼梦》不是你的菜,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做不到人人都喜欢的。就算是钱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更何况是《红楼梦》呢?
此外,读书也只不过是众多休闲和爱好的一种,并不是读什么书的人就比别人优秀,比别人高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书的信息含量之高,以及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确实会比另一些书影响更大。
6 生存的障碍
其实对于读书,我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不喜欢的且不去读它,先读自己喜欢的,然后慢慢扩展自己的读书边界,及至于层层扩展,然后你就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作为读书人,最不可有的就是傲慢。
兼容并蓄才可成其大,通透练达才可成其深,含蓄蕴藉才可成其神。
读书,开卷有益,就算是你读的是网文也好,你读的越多,你越会发现什么书的信息含量高,什么书的语言精练考究,什么样的意境值得品味。关于书籍的审美和感悟是需要用无数的书堆起来的。读书殊途同归,就算是你开始喜欢的是网文,是男频、女频、穿越、推理、历史、人文还是战争,最后你都会回归到名著上来。
我们可以不懂,可以无知,但是不可傲慢。
我们可以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但是不可自我设限。
因为傲慢是学习和进步的大敌,而自我设限会永远的封锁我们上进的空间。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刘慈欣先生的《三体》有句名言,我很喜欢,作为结尾: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