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的一位学者曾说:“如果说存在着一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作物,那就是魔芋。”为啥要叫魔芋,它又是怎么做的,为何能够引起学者这么大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被忽略的美食。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总称,它属于一个大类,这一属的植物有163个种,分布在中国的有21个,能够食用的并不多,如今常见的有两种花魔芋(蒟蒻)和白魔芋。
我国种植魔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这一点翻开《蜀都赋》就可以找到线索:“其圃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蒻,草也,其根名蒻,头大者如斗,其肌正白,可以灰汁煮,则凝成,可以苦酒淹食之,蜀人珍焉。”这个蒟蒻,就是我们现在讲到的魔芋,它刚开始其实是不叫魔芋的。
那魔芋是用啥做的,为什么要叫魔芋呢?
《本草纲目》中给我们了答案:“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或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切作细丝,沸汤汋过,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
秋天把魔芋的根茎挖出来,洗干净以后,捣成片段,用草木灰去煮二三十分钟,然后用水淘洗,换水煮再煮,几十分钟以后就凝固冻起来了就成魔芋豆腐了,吃的话可以把它切片,用苦酒泡着吃,或者是放上盐、辣椒之类的烹饪食用,不用草木灰的话就制作不成魔芋豆腐,你也可以把它切成丝,然后再烹饪。
如今制作魔芋已经不用草木灰了,而是直接用食用碱,方便很多。
蒟蒻为什么要叫“魔芋”?在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可以找到答案。
深谷中产,山人得之,入砂盘磨作胶浆,锅煮成膏。膏成,照前三煮四煮,乃可食令饱,一芋所煮,可充数十人之腹,故称魔芋。
通俗一点地来讲,一是魔芋生长在深山老林里面;二是制作好的魔芋,一个就可以够10多个人吃,觉得这个食物用魔力,所以就叫“魔芋”。
此外,魔芋也算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民间流传着:“身带魔芋散,毒蛇自避开。”虽然这种食材吃起来味道怪怪的,有一种石灰的腥碱味。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却很高。如今在滇西南地区,魔芋已经成为了非常常见的食材,经常会被拿来炒酸菜,或者是炖鱼。
看到这里“魔芋”是用什么做的,为啥要叫魔芋?吃了这么多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我们吃到的魔芋豆腐,其实都是加工以后的产品,真正的魔芋,长得其实和芋头有点像,朋友们,你们制作过魔芋豆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