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在豫西地区俗称黄蒿,老乡们常用青蒿嫩叶熬水做退烧剂,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
疟疾曾经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每年约有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我国药学家屠呦呦从古方中发现古人曾用青蒿绞汁治疗疟疾,经过团队不断研究,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因而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近日,洛阳市嵩县何村乡桥头村的王全德大叔正在大量收购黄蒿,进行黄蒿油的提炼。王大叔告诉作者:现在是黄蒿开花、种子正在成熟的时候,含有的油质最多,每500公斤黄蒿蒿草里面,能提炼出来7斤左右的黄蒿油,按照现在黄蒿油的收购价格,除去各项开支,每天能净赚千元左右。
王全德提炼黄蒿油,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他告诉作者:自己年轻时候好玩、喜欢交朋友,认识一位做药材收购生意的安徽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起黄蒿油价值高,利润可观,于是心动,专程跑到安徽学习,请朋友帮忙联系了一套提炼黄蒿油的设备,回来后就开始进行进行操作。
王全德购买的设备较为简陋,看上去像是一个加大号的蒸馏锅炉,今年就安置在儿子家门口。王大叔说:“这东西主要用于制药,咱做的算是基础中的基础,我这年纪也大了,以后就交给年轻人,赚多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王大叔指着巨型大锅,介绍说:这个锅是特制的,一次能装1500斤黄蒿。下面是水、上面是黄蒿,通过蒸汽把黄蒿油导出来,经过冷却之后,油漂浮在水上面,把凉水排放干净,就得到纯的黄蒿油。
锅炉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黄蒿味道,废水排放在地边的沟渠里面。正常情况下,秋季的污水坑里会有大量蚊虫滋生,而在王全德家附近,却没有一只蚊子。王大叔告诉作者:“黄蒿里面含有和艾草类似的成分,能够驱除蚊虫,流出来的废水放在家里,就像点了蚊香一样,蚊子闻见这味道就跑了。”
四年来,王全德熬制黄蒿油,全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们也都有了活干。黄蒿是山坡上野生的蒿草,对于耕种田地的农民们来说还有一个贬义的名字,叫“万年脏”,就是说地里只要长出来一颗黄蒿,不及时清除,来年就是一大片。黄蒿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除了种子,割掉的枝条落地后也能够生长,更别说无法清理干净的旺盛根系,都有可能繁殖。
王全德现在每天收购的黄蒿约有5000来斤,在家门口堆积起两座蒿草大山。村民们提供黄蒿为每公斤0.3元,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能割300公斤左右,曾有人最多一天送过来500多公斤。单割蒿草一项,不少村民这个月都能拿到一千元以上的工资。
黄蒿的蒿杆里面是没有油质的,村民们为了捆扎方便,也为了增加重量,往往会连蒿杆割下送过来,王全德和家人们需要把无用的蒿杆挑出来。王全德说:“庄稼人挣点钱不容易,她们这点小心思,我都清楚。只要有咱赚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老长的杆子,咱自己挑出来,差不多的也不影响啥,就算了。”
王全德告诉作者:提炼黄蒿油的时间较短,也就中秋节前后这一个来月,因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场地,这几年都是临时在家门口附近进行加工。老王也了解到有的同行建起了加工车间,除了从黄蒿里面提炼,还提炼艾草油,以及其他的精油。儿子有意扩大规模,但是老王不愿意再做过多的投资。
王大叔认为:一年就忙这一个多月,挣几万块钱,对自己来说已经够了,扩大规模,就意味着需要花钱投资。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了,割黄蒿的人不多,现在收来的黄蒿,去除无用的蒿杆之后,每天也仅够三锅使用,扩大规模划不来。
王大叔告诉作者:现在的难题是远一点的农村,女性和老人不会骑三轮车,割了黄蒿也送不过来,主要依靠本村以及附近村子的人割黄蒿。
老王到不少村子看过,村里的人都出去了,耕地也荒了,地里到处都是黄蒿,在他眼里,满山都是钱,关键是弄不回来,也没有办法。他说:如果以后找到更好的办法,能让更多人跟着挣钱,那才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