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经营一份自己的小生意,但他们占据着中国经济90%的主体。小生意可以有多小?一家小店或者微商。实体店大致就是两口子,外加一个亲戚帮忙,已经算是豪华团队了。微商大概率是宝妈,虽然总部会给出一些获客指导,但一个人要发朋友圈,要寄送货,偶尔要拜访客户,还要带孩子。他们不知道怎么“引流”,尤其是线上,也不可能分配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引流”这一件事情上。
老规矩,先给结论,再细聊:
线下做足诱饵,普通人也可以把用户聚到线上社群;
学会“来事儿”,普通人也可以让社群变得“有趣+有利+有用”;
普通人引流,要学着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
比普通人多一点“主动”
普通人就意味着“没人、没钱、不懂互联网”。没有专人做推销,没钱到处打广告,都说网上卖东西能卖更多,不知道怎么玩...所有小生意人要面对的问题都一样。但生意人都有一个共识:先做起来,凡事多一分主动,就多一分机会。
比方说夫妻店。老板和老板娘,一人看店,一个出去发小广告。小区扫楼,上门推销,告诉邻里街坊,“我们在楼下开了一家小吃铺,很好吃,还打折。跟您拿了一盒酥饼,先尝尝。”互联网再怎么发达,现在还没有一种交流能代替“真人面对面”。
一个人能扫几幢楼?小生意经得起几次白送?珍惜每一次与用户面对面的机会,下足诱饵:或者当场扫码进群领劵,或者送优惠券时就贴上二维码。总之,利用试吃试用、打折优惠等传统玩法,把人先引到线上社群。
比普通人多一点“有趣”
用户进群后,抢完红包、领完优惠券,如果没有其他节目,立马就有人要走。没有一个社群靠“占便宜”、“薅羊毛”能长期存在,除非群主在“赚人头”。社群要玩得长久,要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先要“有趣”,然后才是对用户“有利”的交易,最后成长为对更多人“有用”的资源。
有趣:为什么那些网红、博主可以长期稳定地吸引大量粉丝——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话题,或者就是本人的魅力。没有意思的人,没人愿意接近,更不说卖货了。美妆博主的日常就是撸妆,顺便卖个化妆品;旅游博主的日常就是满世界转,顺便推销个民宿。
一个人运营一个社群,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有趣的灵魂”。你不应该只会卖货,而是一个“有自己的爱好,顺便卖货”的普通人。比方说跑步、画画、乐器、拳击、攀岩...即使不是你自己会,你认识这样的人也行,只有你身上可用的元素多了,你的社群就可以玩出更多新意。
有利:如果你是卖奶茶的,平时却喜欢拳击。先在自己朋友圈打造人设,让用户看到你的另一面,给用户准确的预期。群里红包照发,优惠券照领。但每天上午9点,你准时发出100张奶茶优惠券,抢到并下单的用户,有机会抽到一副你在朋友圈长期安利的“LI- NING拳击手套”。你把事情做得有趣,用户就愿意为你的“有趣”买单。
有用:优秀的人都在一起玩,这是大多数人对“人脉”最直观的感受,生意也是如此。如果参加趣味互动的人越来越多,会不会有人私信你?会不会真有练拳的朋友,想推销他的健身房,想跟你的奶茶来个梦幻联动,办健身年卡送1个月的奶茶?群主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大家充分互动,就可能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商机。
比普通人多一点“用心”
题主提到了“需要策划、设计、文案人员”。没错,一个“有趣、有利、有用”的社群,不可能没有内容输出。一个普通人不会营销策划、不会PS、不会写文案,是不是玩不下去呢?
还是拿卖奶茶打比方,随时随地注意积累用户素材,比方说有奖征集用户与奶茶的自拍照。除此之外,养成生意人起码的职业敏感:抓住节假日、老友聚会、用户生日...各种场景下,拿杯奶茶,和用户合影留恋。不用多复杂的设计与编辑,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用户体验案例”。
这些基本操作都不难,难的还是“用心”和“创意”。一定有人会说,每天在朋友圈、微博、或者ins上PO这些,用户看不厌吗?那是因为你还不够“用心”,不够有“创意”。说到这里,我承认超纲了,超出了“一个普通人”的范围。社群活动、围绕产品/服务的内容输出,不同人做,效果就不一样。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特别“用心”,特别有“创意”,都是从模仿别人,蹭热点,假装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这些看似很low的操作开始的。不要小看“彭于晏四川分晏”,“吴彦祖同款发际线”...这些烂大街的梗。你只有不断模仿,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营销调性。
小生意人专注自己的生意,就能拥有意想不到的馈赠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就能大干一场。一个普通人找根竹竿,戴副墨镜,申请一个收款码,也可以从“众筹”开始。互联网丰富多元的社群、自媒体、行业生态圈...就是给了所有普通人“大干一场”的机会。先把摊子支起来,让卖货变得有趣,让用户觉得有利,让社群成为更多人有用的资源。这是获客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