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白天都躲在稻田下不肯出来,要不抓几只稻田蟹再让你们尝尝”,煮完虾之后,张福宽打趣地说。不远处的另一座池塘内,鱼儿活蹦乱跳,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的“稻渔梦工厂”,项目区负责人张福宽整日种稻养蟹、捞虾捕鱼,累并快乐着。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地处沿黄渗漏区,耕地盐碱化程度严重。面对不利耕种的自然条件,当地多年前就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引入黄河水养鱼,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大村。近年来,在黄河水的滋养下,东海心村又搞起了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渔家乐、观光旅游等产业,走上了多元发展的致富路,在2018年被评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的示范村镇”。
已初具规模的“稻渔梦工厂”,就是该村近两年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牛刀小试”。为一探究竟,近日,记者来到东海心村的“稻渔梦工厂”综合生态农旅项目区,初来乍到,就见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汉子正在池塘边撒网捕虾,一网下去,捞上来几十只,这个汉子就是张福宽,他今年44岁,是土生土长的东海心村人。早年当过医生,做过生意,后来,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农业的梦想,返乡创业,成了家乡的创业先行者和致富带头人。
张福宽于2009年成立了东海心新农专业合作社,到2019年,又注册成立了内蒙古沿黄农联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200余亩撂荒的盐碱地,建设“稻渔梦工厂”综合生态农旅项目区。经过多方考察,与上海海洋大学的管卫兵博士达成合作,引进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实施盐碱地改良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坚持以渔改碱的思路来推进项目建设。目前这1200余亩盐碱地已经成功开发改良了600亩,其中450亩用来种植水稻,并在稻田里养殖螃蟹,其余150亩搞对虾、黄河鲤鱼、鲈鱼等水产养殖。
张福宽介绍,在这些改良的盐碱地里可以种水稻,稻田下养殖螃蟹,池塘里养鱼和虾后,用排出的肥水浇灌稻田,螃蟹又可以去吃稻田里的虫子,真正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初被撂荒的部分重度盐碱地,已形成渔、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体。
此外,项目区还与当地的农户形成利益联结“链”,除支付承包土地的费用外,将产出的部分稻米、水产品等分给村民,同时还吸纳村里闲散劳动力来这里打工,增加村民的务工收入。“等这1200余亩盐碱地都改良成功后,将来还可以反租倒包给村民,使当初被撂荒的盐碱地能被大家伙儿充分利用起来”,谈起“稻渔梦工厂”的前景,张福宽信心满怀。
张福宽将“稻渔梦工厂”作为创新创业的舞台,在为自己的“农业梦”打拼的同时,也为村里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他说,这1200余亩盐碱地改造只是他的初期奋斗目标,未来计划依托“稻渔梦工厂”的模式,充分挖掘“农渔+文旅”的潜力,在东海心村打造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餐饮住宿、稻田景观、黄河湿地景观、黄河渔村文化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服务基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