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腊月,在重庆市黔江区西南角的马喇镇,有许多销售糍粑的小摊位,这些五颜六色、十分漂亮的小糍粑深受人们喜爱,人们纷纷购买,用它做过年的糕点,也用于走亲访友的礼物。
这些糍粑出产自印合村的磨子湾,磨子湾是一个仅有6户人家的小村寨,有四户开起了食品加工坊,专门加工具有土家特色的糍粑和泡粑,在当地小有名气。
土家人有做粑粑的传统,马喇人更有甚之,每到年底,家家户户把自己家生产的优质大米加工成泡粑,糯米打成糍粑,在粑粑上印上独具特色的花纹,既好吃又好看。
几年前,印合村的人开始加工泡粑和糍粑,然后拿到镇上销售,每次开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村民们看到了商机,于是扩大规模,成批量的生产。
五年前,在外打工的莫春林回家后,看到家乡的糍粑很受欢迎,于是与妻子商量,也开起了糍粑加工坊。
每年的冬腊月,夫妻俩早早地回到老家,趁年前的旺季加工糍粑,大年过完后又去新疆的砖厂打工。
以前,印合村的人墨守成规,品种单一。莫春林率先创新,在制作糯米糍粑的基础上,研究制作新品种,在糯米中加入玉米、小米、高粱、紫薯等杂粮,制成五谷糍粑,既丰富了品种,又提升了口感,一经上市,很受欢迎。
莫春林家的作坊每天加工800斤左右糯米,最多一天销售1千多斤糍粑,毛收入6000多元。
过完年后,莫春林夫妻俩又将关闭加工作坊,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继续外出打工。
莫春林今年44岁,是土生土长的印合村人,1998年与陈月英结为夫妻,婚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夫妻俩在新疆的一个砖厂打工,莫春林购置了一台汽车,专门把成品砖转运到建筑工地。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他都是自己装卸,连装卸带运输,每月收入两三万元。
妻子陈月英在砖厂给工人煮饭,空余时间就帮忙丈夫搬砖装车,月收入几千元。
现在,除打工外,他家又多了一条挣钱的门路,虽然很辛苦,但收入可观。莫春林说:趁年轻再辛苦几年,争取让家人以后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