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老朋友因为原来的企业转型不成功,专程从汕头来深圳与到我挑灯夜战,把酒言欢,想一醉解千愁。让我感触良多,想这哥们也曾坐拥数亿资产,员工上千,如今已风光不在,债台高筑,只能黯然离场。。。。。回顾自已二十多年的企业咨询经历,见证了很多小生意做成大企业,也亲眼目睹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失败了。
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很多人只为脱贫、全心投入做一门生意,结果是很多人成功赚了大钱。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很多潮汕赤脚上岸的草根企业家数不胜数。但是在发展壮大、转型、再创业的时候,很多人失败了。因为有了成功、做大的经历,就一心只想着做大生意。他们缺乏大企业的管理运营理念,当企业运营出现问题时,都是以赌的心态、侥幸的心态、急功近利,甚至气急败坏,结果是把大生意做成了小生意,甚至做没了,失败得很惨、很彻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越想干大事,越干不成。
其实转型从事新行业或开发新产品,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归零,不要动作太大。隔行如隔山,从生意的角度,其实很多人并没有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总认为过去的经验,信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马云说:“把飞机发动机装在拖拉机上面。”意思就是说大战略思维害死人的,能实现大战略的都是大海一粟,即使是要颠覆、要垄断的互联网企业,一千个大战略,都实现不了一个。做小企业,小生意,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当把很多小事做好的时候,自然就成了大事。信息没有屏障的时代,只要做好一点点,商机就会出现。做生意,每天都要回到原点。如果一直沉浸于过去的喜悦,或者甩不掉过去的包袱,生意很难做好。
做生意,要友善的留有余地,不要过度消费客户资源。在没有互联网平台化模式出现之前,大家都在学习宝洁模式,只要稍微有点档次的咖啡厅,侧耳都能听到有人谈论宝洁。有一次和宝洁管理人员畅谈,他们说,一定不要让供应商给最低价,要让他们有合理的利润。其实这样做提高了厂家的抗风险能力,更好的做好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所为,跟控制成本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把供应商、客户都榨干的时候,企业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别人想帮你都无能为力。所以,只要企业有一点风吹草动,供应商围堵、客户会员围堵,无法自救。上下游都没有余地的时候,企业就像一根弦,一蹦就断。可以给客户优惠,但不要做最便宜的产品。
以前曾在深圳某集团做策划,几乎每个创意策划都八九不离十,但后来哀叹“江郎才尽”,没有一个项目在执行的时候是达到预期效果的。赵本山小品中说:“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2,只有在算对的情况下才等于2”。成熟的市场、成熟的消费者,光凭几个亲朋好友的彻夜长谈、在网上搜索一堆资料,1+1永远不会等于2。所以,回归到做小生意的本质,一定要找自己熟悉的、有资源人脉的圈子。先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再经过小规模的市场验证,才好扩大,最终才能做成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