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社会供职有限,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再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这也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在就职行业中出现了严重的“内卷”,虽然明知是“大材小用”,可是在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们也不得不把自己的薪资待遇标准一降再降。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并不好找,大学生为何不选择走一条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路来走呢?大学生自主创业,让自己真正成为工作的主人,这显然更加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人设”。
事实上,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一直都不低,真正能投身于创业的人却是少数,主要是因为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未知,比如缺乏社会经验等等。
大学生创业风险固然存在,如果可以做好万全准备,降低风险为可控的话,趁着年轻为何不选择放手搏一搏呢?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哪些方面的准备不可或缺?
需要确定适合自己的基本创业方向后,再开始行动。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空有创业热情,却找不到创业方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一会儿想迎合兴趣所向,一会儿又想干点“来钱快”的,创业计划改了又改,最终却一事无成。
在有创业想法后,大学生应该先打消自己的三分钟热情,拿定主意确定好创业方向后再开始行动。传统产业相对接地气,但也容易被替代;科技产业门槛高投资大,缺乏经验有可能会血本无归等等,这些行业发展的优劣势应该被每一个创业者所深思熟虑。
需要做好创业受挫的心理准备后,再做尝试。
在大学阶段,学校会组织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虽然在老师以及学校的扶持下,有些项目的成绩不错,但这并不能够证明,获奖的项目最终可以顺利落地。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受挫的心理准备,只能接受成功,扛不起失败的心态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需要具有持久性的学习能力后,再开始创业。
在没有社会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创业,创业想法难免会有些脱离现实,“眼高手低”的情况并不少见,项目看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在相关方面知识的欠缺。
作为一个创业者一定要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说财会、经营、运营等等都要有所学习和涉猎,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够少走些弯路,少浪费点创业经费。
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筹款渠道并不少
对于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的获得确实不容易,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经济实力可以支持孩子先实现“一个小目标”。
将创业想法落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究竟从何而来呢?
可以去从传统行业中获得积累,上海交通大学的蔡骏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给出的建议是,大学生可以先从一些传统容易实践的行业入手,先积累初始资本之后再尝试创业项目的发展。
比如说,先选择一些门槛低的项目,在盈利了之后既获得了社会经验,同时也获取了启动资本。
可以去寻找靠谱的投资人,时下市场中有一些投资公司,如果大学生可以得到投资公司的青睐,第一笔启动资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这也需要大学生拿出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让投资公司可以从中看到商机和发展潜力。
可以去申请政府基金或者选择小额贷款,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建立已经初具规模,比如说,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天使基金”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专门致力于资助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类企业,资金总规模更是高达1.5亿元,目前天使基金在上海部分高校已经设立了受理点。
另外,部分地区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实施了创业版小额贷款业务,收取的贷款利息也相对较低。
有创业热情只是最基本的,要想成功少不了规划
借鉴成熟项目的发展经验,闭门造车是创业中的大忌,只闷头苦干却不懂得向他人请教学习的话,创业的路肯定走得不远。
学会借鉴成熟项目的发展经验,根据项目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变化过程,从中摸透一定的市场规律以及未来的方向把握。成熟项目不一定可以被复制,但经验却有可借鉴之处。
规划不要局限于眼前,缺少长期规划会短视,作为创业者一定要看得更远一些,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看不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一时的盈利很有可能会带来长久的亏损。抓住一时的风口,缺少长期的规划打算,短视的创业者无法获得更广阔的的发展格局。
初期规划要接地气,切记好高骛远,在初期创业计划的制定上,创业者一定要秉持容易落地的原则,把一些需求和期望值都放得更加接地气一些。这样的创业理念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更加有可行性。
好高骛远的创业者敢于冒险,也会因为没有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而在快速扩大规模中栽跟头。
结语:
此前有数据统计,全国高校中有八成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真正学习期间创业的学生比例却不高。受到资金、场地、市场、人脉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可见,有创业想法并不难得,真正难能可贵的是敢想敢干的勇气、充分的条件准备以及深思熟虑的创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