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小康”?不是小富即安,其实这是来自《诗经》中,有一首诗《大雅·民劳》中说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就是说小康是普通民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状态,而大同是希望社会天下为公、井然有序的理想秩序。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如果从平均数字来看,我国已经消灭了全国贫困县,而且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原来预定的要求,家庭平均年收入也达到了8万元最低红线。我国正在迈过小康标准,向中等收入国家前进!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家庭,你达到了小康标准了吗?这是目前很多人都疑惑的问题。

因为在现在,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康生活标准是非常难的。我们有着巨大的地域差别,有着一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差距,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充分就业还没有实现,各类不同的职业分类导致生活安全感和保障感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一线城市的企业职工家庭,同一个三线城市的公务员家庭,他们对于小康家庭的标准,会差别悬殊非常巨大。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在我国经济发展还在前行的阶段,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之中,小康标准也是随着每个家庭不同的感触而不断调整。但是有没有一个相对可以让大家公认的标准,来界定小康生活呢?其实可以参照西方成熟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树立一个小康追求目标。

现在西方成熟社会中,社会生活有着一些显著特征,那就是:各区域物价变动非常小,长时间固定资产和消费品价格也不会大变动,工作收入增长性也很有限,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相对健全的。在这种前提下,社会的变化都非常缓慢。那么每个家庭可以依据受教育水平,现在从事的职业,相对准确的定义出本地小康生活的标准。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可以清晰的描述出西方小康生活场景:家庭有着自己的房子,有出行的代步车,对于孩子,可以顺利抚养长大和接受教育。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消费、正常的退休、正常的养老生活。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投资和积蓄,有着正常的医保和社保,以及一些商业保险,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平稳自己的生活。平时一年可以去作一些额外享受和消费,例如度假等等。

从收入支出结构分析,一个真正的小康家庭,每月的收入总和一定是大于日常支出的,同时还有余钱,可以坚持作一些长期投资。社会保障性越强,那么对于未来的需求就越弱。在满足其家庭生活的中等标准之后,还有结余,可以租以供房自住。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但是这些在我国可是不一样了。我们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在建设之中,那么就需要家庭储备更多的养老资金。我们的经济还在快速发展之中,那么也不存在一个稳定的职业结构。我们的物价体系还在变动之中,那么对于未来的那么对于未来的收入期望还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没有完成,孩子成长还需要更多的资金积攒。

尤其是我们没有实现充分就业,这就导致失业现象可能会伴随职业生涯。可能中年失业之后,可能对于未来就业会产生极大障碍。失业后的补助金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同样我们的医保体系也在建设中,还得储备医疗基金或者商业医疗保险。同样在退休后,除了养老金保障基础生活,还需要一笔不小的积蓄,才能过上比较自主的养老生活。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康标准也有了定性的描述:不论房价如何,必须要在常住地拥有一套房子。家庭的生活标准维持在当地的中等消费水平。最关键的是在每月日常支出之后,同样也要在还完房贷之后,每月都应该有比较大的资金结余,同时还持续能去做长期的投资和理财。而这些投资理财,就是未来失业时的储备、生病时的开支、孩子上学时的费用、退休后的养老基金。

这一切的需求满足都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实现出来,否则那够用呢?那么一个家庭算算需要多少钱呢?其实最权威的指标是家庭收入倍数比,一般要为4倍才能达标。也就是说自己的当月有效收入达到本地城市月平均工资的4倍以上,基本上就属于一个合格的小康家庭收入标准。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但是在我国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有一个居住房,否则小康家庭一票否决。如果是双职工工作,那么夫妇合并起来,收入总计要在当地月平均工资的4倍以上,可以达到小康标准。假如所在城市月平均工资水平为5000元,夫妻俩的合并收入月平均就是要达到2万以上,一人工作,也是家庭收入如此计算。

在这样的家庭收入倍数比下,基本上房子问题、看病问题、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生活品质要求等等都能达到了,你的家才是真正的小康家庭。那么你达到小康标准了吗?还差多少?

学到了以上知识之后,赶快对照自己的职业和下面一些时代的高薪酬岗位,分析差距如何有效缩小啊!

看看小康年收入你达标了吗( 小康生活的标准月收入 )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