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发布了2张图片,一张是新闻联播的画面,说的是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1万美元。按照目前汇率的话,差不多就相当于65000元人民币;另一张是2020年5月份的新闻截图,说的是中国6亿人月收入1000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
这2组数据的对比,不免让人引发一些不好的猜想,比如:数据是不是弄错了?从3万元人民币到超过1万美元,这变化是不是太快了?老百姓看不懂的各种“人均”收入,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又有什么用?
我们先来解答2组新闻数据出入较大的问题。数据肯定没有造假,问题出在这2个数据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一个是人均年收入,它是指中国人在一年之中总收入平均到每个人。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那就是这个家庭的全年总收入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新闻里讲的人均年收入3万元,指的是全国人民一年的收入平摊到每个人身上。这里边不仅包含工作年龄段的人群,也包含青少年和老年人。所以不要觉得这个数据很低,其实是被平均的结果。
而新闻联播里讲到的“人均国民收入”,它是指国民总收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国民总收入,不仅仅包含每个人自己的收入,还包含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收入。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单位的收入也能算到老百姓口袋里?我们经常听到GDP这个名词,它是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个词与之对应,叫GNP,它是剔除了外国人在中国创造的财富,然后又加上了中国人在海外创造的财富。通俗理解的话,GNP就是中国人在全球各地创造的财富总额。把一年里创造的这种财富总额再平均到每个中国人身上,就成了人均国民收入。
显然,这个数据和老百姓的真实收入之间相差会很远很远,在任何国家都是这样的。那么人均国民收入的意义何在呢?比如新加坡和印度,哪个国家更有钱?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当然是新加坡更有钱。但是要论钱包里钞票总量的话,应该是印度更有钱。我们之所以都认为新加坡更有钱,是因为印度的钱包虽然比新加坡鼓很多,但是印度人口是新加坡的240倍,比平均值才更有意义。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10410美元,那么这在全世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全球排名第一的是瑞士,它的人均国民收入是8万多美元。美国是多少呢?6万多美元,全球排名第5。大家印象中富得流油的迪拜,它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而阿联酋的人均国民收入是4万多美元,全球排名第22。目前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在所有国家中排第57位,属于中等偏上。如果能再提高50%,那就可以进入全球第一方阵了。
那全球最低的有多低呢?2020年的数据显示,布隆迪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20美元,相当于第一名瑞士的0.4%还不到。
平时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另一个概念,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数据,简单讲就是人均收入扣除掉个人所得税、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等之后到手的那部分。
和人均收入一样,儿童、老人、失业人员等等,都被包含在内进行平均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189元。
你也许有一个疑问: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我昨天在路边花300块钱找了一个小工,请他帮我疏通家里的下水管,难道国家也能知道他的这笔收入吗?
国家当然不知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自全国16万个记账家庭,这些家庭是由统计部门随机抽选的。统计部门根据这16万个家庭每天记录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汇总得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叫抽样调查。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是存在一定数据误差的,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
在中国,只有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才是最为精准的,一户户上门登记。平时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数据,都是通过局部抽样调查,然后估算出来的。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出那么多不同的收入概念?
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这直接反映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及变化趋势,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还能帮助人们预判经济的下一步走势。如果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那么未来社会消费就不会差,经济增长就有保障。政策制定部门可以通过这个数据提前掌握一些苗头。
再比如“社平工资”,这是经常听到的,是社会上职工平均工资的意思。这个数据非常重要,比如退休人员计算养老待遇的时候就要用到这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