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现在的待遇真的很差吗?
先从我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说起。
我是13年某985大学市政工程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进的某综合甲级设计院干轨道交通设计。
前三年税前收入15-18万,第四年之后收入税前30万左右。
偷偷打听了下专业负责人的收入,竟然有40万多。
加班强度每周加班三天左右,加班到九点,周末双休,节假日正常休息。
实际有些班可以不加,只是单位有这种加班文化,没办法。有些坚持不加班的,即使工作也可以按时完成,但是领导看不惯,奖金收入影响很大。
我是利用加班时间把注册过了,平时也干点副业,整了个叫学究网的网站,给大家分享点资料,赚点小钱。
目前看工作性价比还可以,这主要跟轨道交通建设费用高有关,设计费费率只有2%-3%,但一条线设计费可达几个亿。
然而,好日子似乎快要到头了。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巨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最具标志性的一点就是,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全面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修建门槛。
严格建设申报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有轨电车外均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履行报批程序。地铁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以上申报条件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程序适时调整。
这个文件对轨道交通行业影响很大,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城市相继暂停了轨道交通建设、审批。
乌鲁木齐三号线当时已经开始施工,文件发出后,被按下停止键,施工通道被回填了。
轨道交通行业的冰河期可能快要来临了。
目前明显感觉到加班增多。近两年单位经常搞劳动竞赛,每次持续两三个月左右,竞赛期间工作时间转为996。
年终奖金也有很大下降,去年解释说是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从前几个月来看,大概率又要降了。
周围同学朋友现状。
同学中有去中南市政的,收入与我相似,但是加班要多些,周末单休,平时有一天强制加班。
有去某综合甲级央企建筑设计院的同学,加班强度大些,收入还要低些,二十七八万左右,性价比较低。
有朋友在某大型地产公司下属的设计院,主要做的也是他们自己公司的住宅项目,目前是项目负责人,收入能有50万,每月还有2000额度的报销费用。加班非常多,每天十一二点回家,有时候甚至到了两三点,周末也基本都要加班。
有师弟在某医药设计院,听说很爽,收入比我稍高,不怎么加班,医药行业有垄断红利,性价比较高。
有师兄去的中规院,收入比设计要好很多,现在40W+。
设计院其实也是分很多种。从资质分有综合甲级,甲级,乙级还有丙级。
从企业性质分有央企,国企,民营企业。
从行业来说有民航、桥梁,隧道,市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工,水利、电力,工民建等。
不同性质的设计企业工作强度,收入水平,工作性价比是有很大差别的。有计划进入设计行业的朋友还是多了解,再入坑!
为什么设计院待遇越来越差?
从行业总体来看,设计院工作性价比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这可能与我国前些年基建行业的“野蛮生长”有关,很多行业“用 30 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100 年的路”,剩下的“70 年路难免越走越窄,到最后走投无路。
以基建和能源为例,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 36.22%,高速公路里 1.6万公里;全社会用电量 13556 亿度,全国发电装机量 31932 万 kW,其中水电装机 7935 万 kW 瓦。
而到了 2020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63.89%,平均每年提高 1.38个百分点;高速公路 超过16 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 7200 公里(每年新增接近日本全国的里程);发电装机 22亿千瓦,水电装机 3.7亿千瓦,要知道水电的可开发量已经锁死,也就是说干一个少一个,全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量是 4 亿千瓦,水电开放量即将到底。
设计院项目减少和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设计院进入内卷期。
设计人员感觉越来越累,但是钱却不见增加,反而还在下降,很多国企设计院为了控制成本,就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福利类的隐形收入。
与之相反的是,设计院门槛却越来越高。
我13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还能进现在单位。18年的时候单位人力资源下发通知,今后只招收本科、研究生双985院校研究生毕业生,而且只制定了清华、同济、哈工大等寥寥几个高校,重大不在招收范围内。
设计院的幸福感严重降低,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心越来越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作为设计主力的80后开始进入了职场35岁现象,身体也由于超过10年高强度的设计有些吃不消了,年龄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带证而又升迁无望的骨干就萌生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