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账和内报是有区别的,内报不仅仅只是要反馈真实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一个真实利润背后的规则、逻辑、规律,通过这一些规律,我们去不断地优化管理,让能够赚钱的地方,利润最大化,能够少花钱的地方,做到成本费用最优化,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向来去指导我们整个经营。
内报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张体检表。
第二,它是经营的分析表,对经营活动通过数据化,开展精细化的分析。
第三,它是一个透视表,对企业预算做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的数据化管理是对过去数据进行分析,对未来的经营进行预测,如何更加精准的预测,是需要做预算的。
很多的企业做绩效考核,原来都是通过评分,打分的方式,评分打分都是偏主观,受人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我跟领导关系好一点,可能你的分数就高一些,这就是没有数据支撑的绩效考核,也难以让员工接受。
我们全优绩效系统是以数据为基础,数据说话,数据其实就是指我们企业的一个内报。
内报有几个关键的词非常重要。
1、属于权责发生制和他对应是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我们会计的记账规则,按照应收应付的原则,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是现金收付的原则,这两个原则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或者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我们记账就记个流水账,今天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等等,这是根据现金收付的原则。
企业真正的数据化管理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应收应付的原则,比如说我们的企业有预收款,有一些企业是货给到人家,别人没有及时付款给你,那就会有应收款,这个应收款又应该如何来记。
还有实收,有一些企业的是需要充值,充完值了以后再消费,比如美容美发、健身这些行业,先充值买卡,然后再来实际消耗,我们又应该如何来记账?
在费用方面,我们有些费用是需要摊销,还有些费用是需要计提,这两个又是如何来制定规则?
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好看,好看是指我们整个的架构和科目相对清晰完整;第二个数据要清晰完整;第三个就是要老板得看得懂,我们的数据最后会用于经营和管理,或者运用于我们的绩效当中。
在整个的绩效管理当中,肯定会关系到大家的结果,影响到我们的高管,管理人员的薪酬和相应的激励。
如果数据有问题,那这些激励就有可能出问题,当事人他们就会有意见。
我们的数据是一定要被考核者没有什么意见,所以数据是相对比较客观、科学、合理的。
而且能够实时的反馈给我们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然后数据还要好用,是能够直接的反馈经营的状况,比如说我们原来的财报要反馈出来的,可能是财务方面的一些指标或者说一些结果。
我们的内部经营报表,其实他要反馈出来的就是企业管理需要什么,老板需要什么,管理者需要什么,就需要通过我们的这张报表里边的数据反馈出来。
简单的一点来讲,我们就是要什么,能够给到什么。
老板说,这个月的成本有点高,我们的内报里面就要反馈出来成本的分析,成本的分析不简单的只是看一个成本率,我们要对成本结构做分析,对这一个产品有主材有辅材,然后有直接的人工,还有直接的生产费用,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A产品和B产品它的产品结构,成本结构又是什么样的?他们各自的成本率是多少,这些就需要通过我们内报反馈出来。
数据也让我们分析问题可以有依据,比如我们这个月体现出来的利润很差或者说利润为负,我们就要去找原因,是我们这一个月的收入太低,还是我们整个的成本太高,还是费用超标,我们需要通过内部管理报表的数据去找到问题根源,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通过数据去改善我们的经营结果,为我们整个战略和计划提供相应的后盾保障,比如原来我们很多的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或做战略目标的时候,往往很多都是要凭过去的经验,凭老板的感觉,凭管理者的感觉等等。
去年做1亿,今年定制的时候也得定1.2亿或者1.5亿,增长百分之二十,增长百分之三十,增长百分之五十,在每一位老板看来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员工看来增长百分之二十,感觉很难,更别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
往往在定目标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场拉锯战,老板想定的高一点,员工想定的低一点,那到底是定的高合理,还是定的低合理?其实不能够主观的判断,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比如公司有五种产品,以后我们对应的有几个不同的市场,有线上有线下,然后我们在定新一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就要看这五款产品哪些产品卖得好,哪些产品有潜力,然后这些产品面对市场的时候,在哪个市场卖得比较好,哪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预计大概有多少?
然后我们的产品有没有需要优化或者说需要增减,市场需不需要再增加投入,哪一个市场需要增加投入等等,这一些都可能会影响到目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