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李嘉诚
我的邻居是一对来自农村的老夫妇。
男的姓李,我平时都叫他老李。
老李60多岁,身体硬朗,饱经世故的脸上写满沧桑。
儿子儿媳妇在广东打工,8岁的孙子和6岁的女儿上小学。
年纪大了,老家的田地租给别人耕种,老两口搬到城里,主要的任务是照顾孙子孙女。
我们平时没什么交集,偶尔在电梯碰倒,点个头算是打招呼。
有一次下暴雨,老李过来敲门,说是孙子病得厉害,问我能不能帮忙送去医院。
邻里之间,这个忙还是要帮,我二话不说,开车送他们去了医院。
从那以后,老两口见到我总是满脸热情,时不时送一些老家的土特产。
东西值不了几个钱,足见他们的善良和感恩。
熟悉之后,对他们难免多了些留意。
老两口除了接送孙子之外,还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在学校门口卖油炸小土豆。
敬佩之余,不免感慨。
60几岁的人,起早贪黑,卖个小小的土豆又能挣几个钱?
老李有些不服气,特意跟我算了笔帐。
十个小土豆,市场价8毛钱,油炸调味之后,成本1块,卖给小朋友3块钱一份,净利润2块。
好的时候,放学那段时间,能卖出300份。
300份就是600块钱,一个月下来收入过万!
这个数字吓了我一跳,忍不住去学校周边转了转。
学校门口聚集了很多的流动摊贩,因为城管和校方的驱逐,大都在距离校门口几十米远的地方,等待小朋友主动上门。
基本上都是小吃,五花八门,很多我都没见过。
比如说外面是一层鸡蛋饼,里面包着掺杂了米粒、豆干的小吃,切成小方块,每块卖1块钱。
放学高峰期,的确看到很多小朋友去买,也有接送的家长打包带走,生意看起来都不错。
他们是否都如老李所说一样赚钱?又是靠什么吸引小朋友呢?
毕竟,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小朋友,在吃的方面是相当挑剔。
还是老李给了我答案。
(1)选用日常食物,在形状上下功夫。
比如说老李的油炸小土豆,选用的是一个个圆圆的小土豆,也不用去皮,洗干净之后煮熟过油,撒上各种调料,卖相极佳,很受小朋友欢迎。
同行也有卖油炸土豆的,要么把大土豆切条,做成像麦当劳、肯德基里面的薯条;要么大土豆切块,做成一个个小的土豆块。
虽然口味差不多,成本相对低一些,生意却都没有老李的好。
从商业的角度,老李是抓住了小朋友猎奇的心理。
土豆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家常菜,清炒土豆丝、土豆炖牛肉、土豆烧排骨,相信很多人都吃过。
这些菜的选材都是大土豆,家里的小朋友见怪不怪。
看到一个个完整的圆圆的小土豆,很多小朋友充满好奇,忍不住买来尝尝。
老李的生意红红火火,自然不在话下。
(2)各种口味食材调和,做出新花样。
学校门口,不乏卖煮玉米的,烤红薯的,卖煎饼果子的,铁板豆腐的。
老李说,这些小吃,生意都很一般,竞争特别大。
反倒是上文所说我不认识那种蛋饼包米粒、香干的小吃,生意特别红火。
老李称之为鸡蛋干,做法并不复杂:
将糯米煮熟,拌上香干、玉米等各种食材调料,放在摊好的鸡蛋饼上,用特定的工具压实,最后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
说白了,不过就是煎饼果子换了个做法。
正是这个小小的改变,吸引了大批的小朋友,甚至很多家长都特意买来当早餐。
不得不说,思路决定出路,高手在民间。
老李说,卖鸡蛋干的那位,是他们当中生意最好的。
两口子和他们一样,几年前从乡下来到城里,已经买了两套房。
这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想我,白天上班,战战兢兢,晚上写文,挑灯夜战,至今房贷没有还完。
不胜惭愧之至。
(3)靠传统手艺赚钱。
老李的同行中,有位卖糖人的,据说是民间艺术家。
糖人我见过,用蔗糖、麦芽糖熬制糖浆,通过特殊的工具和手法做出不同的造型,人物、动物、花草等等,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手工艺术。
按道理来讲,这东西就是糖浆,小孩子应该不喜欢吃。
其实不然,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老先生与时俱进,根据当下最热门的动画片,制造出跟动画片中一样的糖人角色,什么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之类,特别受小朋友欢迎。
大部分孩子买糖人,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嬉戏打闹玩游戏。
不知道老先生见此情形,作何感想。
还有一位捏泥人的,看人一眼,便能捏出和小朋友一模一样的泥人,栩栩如生。
不过,他的生意不太好,孩子们都是图个热闹,看得多,买得少。
据说,老先生志不在此,是想从孩子当中挑选真正感兴趣的,传承衣钵。
是否如愿,不得而知。
(4)售卖小宠物和精美笼子、饲料。
这个生意比较冷门,做的人少,竞争也不大。
与传统花鸟市场相比,学校门口的小摊贩玩出了很多花样。
每次只带3、4种小宠物,数量控制在10个左右。
像小鸡,小鸭子,小兔子,小猫,小狗,小鸽子这些居多。
每个小动物都放在独立的漂亮笼子里,价格30到50不等。
小朋友喜欢哪个,直接连笼子一起拿走,老板还赠送饲料,大多都是孩子拖着接送的家长过来买。
这个不难理解。养宠物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喜欢,也首先得征求家长的同意。
生意不是很稳定,有时候一天卖不出一只,有时候几分钟全部卖完。
据说有一天,老板一天卖出了100多只小鸭子,还有很多家长直接追到了家里。
原因是两个班级的老师同时布置了观察小鸭子的作业。
100多只,就是3000来块,是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老李愤愤不平:肯定是老师事先和卖鸭子串通,观察小鸭子算什么作业?
这大概是很多人普遍的狭隘心理,凭什么他就能轻易赚那么多钱?
(5)卖水果、包子馒头、炒饭炒粉、玩具衣服。
这一类和满大街的流动摊贩没什么区别,平时很少有学生光顾。
他们也不固定在学校门口,具体的收入情况不得而知。
结语:
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小孩子,手中的零花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很多不起眼的小生意,收入往往超过自视甚高的城市白领。
比如说老李夫妇,尽管他们已经60多岁。
我问过老李,你这生意这么好,为什么让儿子回来一起干,还能照顾家里。
老李说:“让他们在自己儿子的学校门口摆摊,年轻人哪里拉得下这个面子?况且,这种生意老头子都能做,他们回来了,我们干什么?”
这大概是最朴实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