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中国航天迈出了由政府主导向商业化转变的重要步伐,中国航天发展开启全新征程。业界普遍认为,2015年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回首看来,我国商业航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航天企业,成为推动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未来宇航研究院2018—2020年连续三年发布的“商业航天30强”企业榜单为基础,对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 一、商业航天企业成立时间及规模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商业航天浪潮,商业航天企业不断涌现。研究发现,目前2015年及以后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约占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总数的76%,2015年以前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仅占24%,且几乎不成体系和规模。2015年,商业航天企业迎来第一个成立高峰。 研究发现,2015年以前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多数拥有国资或国家科研院所背景,如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航天世景)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成立于2006年 , 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等等。 2015年后,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争相布局商业航天。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九天微星)等卫星制造企业,北京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零壹空间,后更名为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火箭制造企业相继成立,逐渐形成了中国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新格局。 二、商业航天企业的主要类型 按照资本构成和历史沿革分类,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大致可分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科院系商业航天企业和航天系商业航天企业三类。后两者拥有明显的国家科研院所或国资背景,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但数量并不多。此外,航天系商业航天企业进一步可分为航天科技系商业航天企业和航天科工系商业航天企业。总体来看,占据商业航天发展主体的仍是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榜单数据显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几乎占商业 航天企业总数的80%,中科院系商业航天企业和航天系商业航天企业则基本平分秋色。同时,航天科工系商业航天企业要略多于航天科技系商业航天企业。 具体来看,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银河航天)、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宏图)等为代表;中科星图、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长光卫星)、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科亿海微)、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天塔)、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宇航)等公司则属于中科院系商业航天企业;航天世景、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埃依斯航天)等公司为航天科技系商业航天企业;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航天行云)、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科工火箭)、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测控)等公司为航天科工系商业航天企业。 三、商业航天企业投融资 商业航天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资本市场为商业航天企业尤其是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5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了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其中,创想天使、经纬中国、中科创星、顺为资本等机构的投资次数在各投资机构中排在前列。此外,还有多个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对商业航天企业进行了投资。 创想天使主要倾向于天使轮融资,曾参与蓝箭航天、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微纳星空)、北京宇航智科科技有限公司(宇航智科)等商业航天企业的天使轮融资,并在这些公司后期的历次融资过程中多次跟投。 国内著名投资公司经纬中国,也多次对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长光卫星、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天仪研究院等公司进行投资。综合来看,经纬中国投资的基本上都是业内非常著名的商业航天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如长光卫星研制有吉林一号卫星,截至2020年,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有25颗卫星,进入高速组网阶段。2020年,长光卫星成功完成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IPO上市已触手可及。根据长城战略咨询的研究,2020年长光卫星估值已达19亿美元。天仪研究院在2020年底已成功将21颗卫星送入太空,并为用户提供在轨服务。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均为我国著名的火箭制造商。蓝箭航天旗下有自主研制的朱雀一号、朱雀二号等运载火箭,星际荣耀则设计研制有双曲线一号、双曲线二号等运载火箭。2019年,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实现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据北京证监局公布的信息,星际荣耀计划在科创板上市。若公司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 中科创星作为中科院系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孵化平台,多次参与中科天塔、长光卫星等中科院系商业航天企业,以及九天微星、微纳星空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融资。 顺为资本在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过程中,战略投资属性似乎要超过财务投资属性。顺为资本的创始人雷军,同时也担任小米公司董事长。而小米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对通信系统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增强其在通信领域的地位。因此,顺为资本在商业航天的布局也基本上围绕其生态展开,目的在于将项目纳入其产业生态中,成为增强其战略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顺为资本对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进行了包括A轮、A+轮、B轮、B+轮的多轮投资。2020年,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it/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此外,根据长城战略咨询的研究,2020年银河航天估值已达12.4亿美元,名列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第162位。顺为资本对商业航天的投资无论是战略层面或是财务层面均获得了初步成功。 四、结语 当前,中国航天已经步入“商业时代”第二个五年的征程。回顾过去,中国商业航天在2015年以后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集聚初步显现,并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助推发展,逐渐做大做强,商业航天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然而,与美国、欧洲相比,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展望未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既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又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的挑战。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应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 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 充分利用外在助力,实现商业航天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转载自《卫星应用》2021年第8期,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