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要内部创业,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企业经营环境瞬息万变,不仅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挑战,管理模式的变化也不容小觑。

面对员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理,上次文中写到“员工离职退股问题”今天和大家聊聊“员工内部创业”的话题,也许内部创业可以让你员工留下来,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什么是内部创业(内部创业有何吸引力?‍)

“肥水不流外人田”‍

客户刘总来电咨询,他经营的餐饮公司,因疫情受到重创,面临着现金流的巨大压力。迫于此,想把电商团队变成内部创业团队,问我可行吗?

深度沟通后了解到:电商团队每月成本20万元,连续运营两年,未能实现盈利,目前成为公司的鸡肋部门,弃之可惜留之又吃不消。电商团队也考虑到公司目前有难关,主动提出内部创业,另谋出路,自负盈亏。

刘总的想法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让电商团队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由公司投资入股不参与管理。公司只是作为电商团队的第一个客户,电商团队也可以对外接其他业务公司投资100万,占股20%

如果你的员工向你提出内部创业,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内部创业有何吸引力?‍

公司内部创业是近些年比较时髦的词。所谓内部创业,是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以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

企业内部创业的实质是为了减轻现金流压力;同时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员工深知企业压力巨大,放手一搏,用这样的方法内部创业成功的概率虽然有,但是并不高。也许是碍于情面不便提离职,用这样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时间,达到离职的目的。

内部创业的成与败‍

内部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餐饮企业的内部创业成功的的确有很多。内部创业的裂变,像喜家德、百果园、西贝等很多连锁企业都在实践当中。

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企业并不是完全的内部创业,而是内部复制,创新性不是很强。

内部创业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

小部分创业创新的成功,掩盖不了大部分灰飞烟灭的事实。

2000年,任正非提出内部创业。李一男创办港湾公司,本意是做华为的代理商,后来不甘于做代理,发展成为做与华为相同的业务,抢华为的客户,一段时期成为了华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2006年,华为用17亿收购港湾网络,演绎了一段任正非和李一男的恩怨情仇大戏。

由此可见,即使内部创业成功,后期独立单干的概率也非常高。因为公司所谓的内部创业,本意想留住优秀人才,但创业团队发现,功劳全是自己的,极有可能脱离公司单干。

内部创业可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内部创业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的,它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扩大市场领域,延续企业的发展周期。

但想要成功实现双赢的局面,该如何做呢?

  • 上策

如果公司有强大的能力支持该团队发展,就强化平台的支撑作用,在项目中引入激励制度,公司依然控股,平台资源共享。比如行政、人事、财务,在业务的端口让团队跑起来,加大激励力度。

  • 中策

如果公司支持力度不够,最好在一起办公,开会,财务由集团公司统管,保留文化的统一性,维持公司表面的生态。

  • 下策

如果想清楚了内部创业的结果,建议把公司变成员工创业的投资人,打破传统的内部创业,变成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放手让员工一搏,挣钱了,大家共享利润,投资失败,大家共担风险。

结 语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内部创业相对来说,由于有资金、平台、技术、渠道、品牌等方面的支持,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

同时内部创业也是个美丽的童话,在没有弄清其本质之前,没有强大的团队支撑力之前,所谓的内部创业,有可能是自己骗自己,是自己推卸责任,不敢冒险的借口。

总之,创业不易,慎思量。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