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群体指的是哪些人群呢?怎样引导他们回报社会呢?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合理调节高收入人群,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更多的回报社会。#官方:鼓励高收入人群更多回报社会#很多人对于高收入群体的标准非常感兴趣。
有的人甚至搬出了很早以前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标准,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体,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5000到1万元的群体,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群体。
这个标准的划分,肯定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高收入群体。这是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来划分的。按照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的情况,全国有40%的人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2020年20%的高收入家庭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0294元。
说实话,对于仅仅依靠工资兢兢业业维系家庭的劳动者,月收入超过一万元就被划入高收入群体很明显是不公平。在不同区域,同一收入标准,会处于不同的收入水平。比如说在一线城市月薪2~3万元,外地户籍的年轻人仍然难以在当地扎根。这些人扣除日常的衣食住行,每月也攒不下多少钱,很多人可能只有能力在三四线城市买房。但是月收入一万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了。
一般来说,网友普遍认为的高收入群体指的是在一线城市年收入超过50万元、拥有自己企业年收入在百万以上的群体。其他城市标准会按阶梯式下降。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对于高收入群体只是对于工资收入的劳动者管理较严格一些。对于企业主各种税收还是相当宽松的,也就出现了企业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避税,而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却需要缴纳最高达45%的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如何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呢?
社会收入分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由社会按照市场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
第二层次,是由政府按照公平与效率进行分配,主要是通过各种税收、社会保障收支等方式进行分配;
第三层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说实话,仅靠个人自愿是较难促使人们主动进行捐赠的。很多人富人更愿意把自己的财产留给子子孙孙,让他们有更高的起点,但是这样下去必然会产生内卷。人家几代人的努力积累,怎么会败给一两个年轻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此,实际上我们只能通过税收的方式予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国家需要加快完善“富人税”的各类税种,除了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以外,还应当征收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等,各种与财产拥有有关的税收,打击各类富豪的非法避税方式。谁拥有过多的财产,就应当向谁征收更多的税。
另外,再通过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减免,引导富人们通过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赠给予税收抵扣。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的所有者直接就将企业变给儿子、孙子了,就是因为没有转化成本。如果完善税收以后,很多富人会将个人财产转化为公益基金,大部分收入用于慈善支出,而相应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指定家族继承人的方式,保障子子孙孙有饭吃。公益基金的支出必须要合法按规运行,如果用于个人家庭或者家族的花销,这就是违法的了。
对于企业的拥有者,应当鼓励其促进就业。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待遇水平,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和各种税费,能够有效做大中产收入群体。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优惠照顾政策,确保这些小经济实体,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就业。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