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赵庄村位于宁阳县乡饮乡南部,加工粉皮、粉条等粉制品是村里的传统项目,这门手艺始于清道光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引入淀粉厂 成立合作社粉制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淀粉是加工粉制品的重要原料。南赵村党支部书记巩现喜介绍,早年间,村里加工粉皮所需的淀粉大部分要从外地进货。原料依赖外地,不光要支出物流成本,淀粉品质也不好掌握。要想制出好粉皮,好原料是第一位,这关乎产业的发展。意识到这一点,2000年,巩现喜开始了第一次招商引资,为村里引来一家小型淀粉厂,生产原料从源头上得到了保障。
“以前村里600多户村民里,有400多户从事粉皮加工,但都是独立经营,各做各的。”巩现喜回忆道。如何让村里的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村党支部反复研究,得出了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的结论。
2005年,巩现喜带头成立了乡饮乡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加工集中起来,将原料供给、产品规格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统一化,抱团闯市场,打造南赵专属的粉制品品牌。开工之后,因规模化的产品加工精细、口感好、无公害,很快受到市场欢迎,加工户逐年增多,南赵村粉制品加工产业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两大企业先后进村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以前老百姓吊粉皮基本全靠人工,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还耗费不少力气,所以村里留不住年轻人。要想保住产业,必须走转型发展这条路。”巩现喜说。
2011年,南赵村流转出土地,引进宁阳天一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天一公司”),建设标准化车间,购入专业设备。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工厂平均每小时可生产600斤粉皮。工人只需分拣和包装,工作强度不算大,除基本工资外还有绩效。因此,合作社绝大部分个体加工户都被吸收了进来。
产量上去了,巩现喜又考虑,如果能把产品附加值做上去,就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带动粉制品加工业的提档升级,2015年,南赵村引进山东乡汇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下简称“乡汇公司”),主营高端加工产品。
乡汇公司负责人王长瑞介绍,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合作,在粉制品制作中加入辅料搭配,现已研制出红枣甘薯大粉皮、菠菜粉皮、芹菜粉皮、胡萝卜粉皮及迷你小粉皮等特色产品,利润是传统粉制品的10倍,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这些产品大部分销往河南、安徽等地,另有部分供给“好品山东”销售平台以及出口韩国。
“每年这两三个月都是销售旺季,先前准备了40万斤库存,现在只剩两三千斤了,这两天又要开工。”面对新一轮的加工生产,王长瑞难掩激动。目前,“南赵”、“天一”、“乡饮大粉皮”等商标品牌均得到市场认可,影响力不断扩大。
带动就业 壮大经济南赵村有了新蓝图
称重、打捆、装箱…在天一公司包装车间里,粉条打包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早上七点就过来了,工作简单,还能跟姐妹们说说话,干到下午六点回家。”打包工人苑秀梅说。跟她一起的还有六七位,都是当地的妇女村民。天一公司工厂管理员孔雪丽介绍,从事包装工作的村民有30多位,一天挣个八九十不成问题。
巩现喜表示,天一和乡汇两家村企现已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每人每月至少增收3000元。2020年,南赵村年生产粉皮、粉条等粉制品8000万斤,销售总收入为4.5亿元。
今年,南赵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这已是南赵村第二年获此殊荣。聊天过程中,巩现喜也透露了今年的新规划:建设多功能农产品加工园区,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巩书记笑着表示,目前已经有项目负责人找自己“预约”了。